高喊同工不同酬的時候,你可曾想過「同工」在人類社會裡根本是沒道理的名詞?

2016-12-12 14:15

? 人氣

「同工不同酬」基本上大概是我看過最愚蠢的名詞,但奇怪的是這種完全不具理性思考的口號竟擄獲大多數人的心,本來這名詞是用在女性主義發展時期去爭取女性在同職位的情況下,薪水卻較男性來的少,於是,就發明了「同工不同酬」這口號,然後勞運團體也發現這個『驚為天人』的發明,最後也被廣大鄉民所認識,之後同工不同酬就滿天飛,但該思考的事是這名詞真的合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
(圖/鍾年恩製)

我大概從五、六年前開始,家裡早上就有自己磨豆漿的習慣,因為自製豆漿除了比較香濃外,也可以透過所選的黃豆來製作,在成本上絕對比外面賣的高,但相較下會發現,果然自己打的豆漿好喝又健康,同時還有更原味的呈現,從此我就愛上現磨豆漿機。

不過現磨豆漿機的差異其實不小,從最便宜兩千元左右的陽春功能到四千塊左右林林總總還有煮粥、紅豆湯等功能,在選擇上可是一個大問題,但無論如何我只是想要喝杯豆漿,當然就會選擇最便宜的機器,打出來的也確實好喝,但或許做工上有差別所以用了一年多就壞掉了。

這次買了一台功能多到可以製作核彈的豆漿機,但還是拿來只做豆漿,感覺上好像其他功能都浪費掉了,但似乎廠商在這台機器上比較用心,整體材質和細心程度比較好,所以這台機器很悉心的多活了幾個月,豆漿感覺起來也沒太大差別,但別忘了這台機器售價可是高於一倍。

兩台豆漿機價格差了一倍,但打出來的豆漿品質絕對沒有差到一倍的感覺,兩者的工作都是「打出早餐等級的豆漿」。

在當前勞工制度裡可以說是同工,但為什麼在這裡卻出現了不同酬的結果?

為了要說服自己買那台比較貴的豆漿機,必須找很多理由,好比這台材料比較好、比較貴的機器打出來的豆漿會比較好,或是說不定哪天也會需要煮些八寶粥什麼的等理由。結果發現那不過是自我欺騙的話,買來之後唯一做的還是磨豆漿而已,或許機器多活了幾個月,但整體來說是不划算的一筆投資,但這筆投資只有在機器壞掉那天才會被認真看待,因為先前每一天早晨的豆漿都是如此美好,在東西故障壞掉以致於必須算帳時才會有所謂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理解了嗎?同工這概念本身就是一個沒有道理的名詞我們即便使用科學量化我們能看到的所有資料,絕對還是無法完整衡量出每個人的價值。

舉例來說,如果眼前有A跟B兩個業務,他們同時都達成一個月要有12張信用卡的最低量,於公司數字上來看,這兩個人業績一樣,但我們沒有辦法知道的是A業務是做一次性的業務,客人不會再願意繼續合作,而B業務是超級誠意型,與他合作過的客人都會願意再次回流,請問你是老闆的情況下你會給哪個業務的薪水比較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