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劇校升格變型記

2017-03-23 06:50

? 人氣

一九八〇年代之後的台灣,黨國體制逐漸解構,許多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行政措施之正當性受到質疑,而後,兩岸展開交流,中國的京劇及其他劇種劇團紛紛登「台」表演,吸引眾多的本地戲迷,台灣人猛然發覺「共匪」的戲曲實力如此堅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時代改革風潮中,小大鵬、小海光、小陸光在一九八五年整合成國光劇藝實驗學校。劇隊方面,聯勤的明駝國劇隊於一九八四年裁撤,三軍劇隊也於一九九五年整併成國立國光劇團,主管機關由國防部改隸教育部,原來的飛馬豫劇隊亦成為國光旗下。從此國光劇團與復興國劇團成為國內兩個公立京劇團。

名紅生李桐春(左)在復興創校之初,擔任教師,孩子們都得頂著大太陽練功。(來源;台灣歧陽的微博)
名紅生李桐春(左)在復興創校之初,擔任教師,孩子們都得頂著大太陽練功。(來源:台灣祁陽的微博

一九九九年的千禧年前夕,創校四十二年,擁有京劇、綜藝、音樂、歌仔戲等科的復興劇校,與擁有京劇、音樂、舞蹈、劇場藝術四科的國光藝校聯姻,合組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這個家庭。同時擁有復興劇校內湖校地,與國光的木柵校區,並在京劇、綜藝舞蹈(復興綜藝加國光舞蹈)、劇藝音樂(後改戲曲音樂)、歌仔戲、劇場藝術等科之外,增設客家戲科。

二〇〇六年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再上層樓,升格為台灣戲曲學院,每一個學科都變成學系,四年制的大學部之下連結高職部、國中部、小學部,從十二年一貫制至六年、十年一貫制,並繼續擁有附屬的劇團。

劇校時代除京劇、綜藝舞蹈(後改民俗技藝)兩科招收國小五年級幼童入學,其餘歌仔戲、客家戲、戲曲音樂等科都從國中一年級入學,劇場藝術系招的是高一生。學生上課內容以專業技藝為主,國中階段學科上國文、數學、英文、史地、公民,不上生物、理化、地球科學,高職階段有國文、英文、社會概論,沒有數學及自然科學。

戲曲學院是目前「登記有案」的唯一劇校,屬技職體系,名列台灣百餘所大學之一。學生課程多了許多共同科(通識教育),專業部分則未增加,等於是把八年(如京劇)的專業課程延長至十二年上完,梨園幼苗享受大學生的光環,不再論輩排字。以往略帶軍校管理以及道館神秘色彩的劇校氛圍逐漸散形。如果以化妝品作比喻,劇校從原本的明星花露水專賣店「轉型」成各種化妝品專櫃林立,還附設童裝部,以及遊樂場、停車場的大型百貨公司,愈來愈有多元教學的大學氣勢,也很重視文創產業與推廣教育。

國光劇團2016新編京劇《孝莊與多爾袞》。(取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官網)
目前京劇界,國光一團獨大,圖為國光劇團2016新編京劇《孝莊與多爾袞》。(取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官網)

目前的京劇界,國光一「團」獨大,它的演員部分來自國光劇校,如鄒慈愛(老生)、王耀星(青衣)、李佳麒(武生)以及後來專拍電影的盛鑑(老生);部分出身復興劇校,如全才的唐文華、朱民玲(花旦)、趙揚強(小生)等人;至於「復興國劇團」的名號,隨著學校的兩次升格,一改再改,先後變成戲專附設國劇團、戲曲學院附設京劇團,現在又改成台灣京崑劇團,團名都很拗口。

日前問戲劇系學生對戲曲劇校、劇團的評價,一般學生沒有看法,因為極少接觸,知道朱民玲、黃宇琳的人也寥寥無幾。有位同學倒是很有見地舉她所知的日本少女歌劇團為例:國光是雍容華貴的寶塚歌劇團,復興是質樸純真的松竹歌劇團。國光團員嫵媚、成熟,只須靠本能唱戲,就熟練而輕鬆;復興──京崑劇團的演員稍帶羞澀、稚嫩,但從他們的唱腔,能聽出認真下過的功夫,往往讓觀眾有另一種驚喜。

現代的台灣人如果要追尋劇校的痕跡,大概只能到戲曲學院的內湖校區,才能看到復興的遺風,戲曲學院也必須奉復興為正朔,算足一甲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或台北市政府宜審議復興校區的歷史價值,看看能否列為重要文化資產?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