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台灣父母拚2胎,只因「怕第一胎無聊」...專家用4點,道盡獨生子女的真實渴望

2018-04-16 14:35

? 人氣

相信很多父母,在生了第一個孩子、經歷過新手父母的慌張忙亂之後,都會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該生第二胎嗎?(圖/翻攝自youtube)

相信很多父母,在生了第一個孩子、經歷過新手父母的慌張忙亂之後,都會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該生第二胎嗎?(圖/翻攝自youtube)

相信很多父母,在生了第一個孩子之後,在度過新手父母的慌張忙亂的第一年之後,都會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該生二寶嗎?特別是在孩子逐漸長大,看到他在與同儕互動時,因不熟練的人際互動,而頻頻受到拒絕;或是嘗試融入有手足的同伴時,經常被孤立在一旁,而露出有點尷尬、不知所措的微笑,在旁目睹一切的父母心情可謂是五味雜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然,每個孩子是有差異性的,但父母內心的擔憂卻相當一致,擔心孩子未來的人際互動、壓力因應、學業發展,甚至在更遠的將來,自己的獨生子女可能要單獨面對父母的離開、疾病與生活當中的種種困難,我們總是在想若是有個人能夠在旁協助,許多問題彷彿就得到的解答。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獨生子女真的如我們所想像的孤單、自私、缺乏協調溝通的能力嗎?

改變對於獨生子女的印象

德州大學的Toni Falbo及Denise Polit在30年前的研究就發現,獨生子女在成就表現與智力與家中的長子或是兩個小孩的家庭,表現並沒有顯著差距,甚至超越了其他多子女的家庭類型,另外在親子關係的部分,獨生子通常具有更具支持性的親子關係,而正是這樣的親子互動,讓獨生子女能夠發展順利的主要原因。

而這樣的研究發現,對於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提醒,也就是當原本的焦慮消失的時候,父母可以選擇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是否再生的議題,也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去探索,自己想要第2個甚至更多孩子的念頭是從何而來?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Adriean Mancillas在2006年的研究就曾提到對於獨生子女的刻板印象與其所處的文化有密切的相關,而在這樣的背後運作被揭露之後,我們才能夠擁有更多的自由與期待的親子關係。

回到華人文化當中,我們對於家庭的美好形象,對於人丁興旺有相當程度的企盼,彷彿熱鬧就代表著幸福。同時,也受到傳宗接代的觀念影響,我們非常很害怕在傳承的過程中有任何的閃失,那麼屬於我們的血緣就消失了。但是,真正支撐起一個家庭的是這些概念嗎?我想家庭當中最可貴的,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直覺的「多子、多孫、多福氣」,而是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心力與時間在家庭生活與親子關係上,真正的享受與投入其中。

20170901-母親、親子、媽媽、小孩(圖/CHEN_victor@pixabay)
對於二寶來說,她也值得被當成全世界最可愛的孩子來看待,而非一個陪伴者的角色。(圖/CHEN_victor@pixabay)

讓決定回到父母自身

所以,本文絕對不是鼓勵大家只要生一個孩子或是排斥有更多的小孩,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在思考是否要有第2個、第3個小孩的時候,可以有更多元的觀點。

首先,不要只是單純為了讓大寶有人陪伴而生,因為研究早就澄清了,獨生子女在多方面的發展並沒有特別的不同;另外,對於二寶來說,她也值得被當成全世界最可愛的孩子來看待,而非一個陪伴者的角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