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適用對象:下半身或臉部容易水腫、容易發胖、時常感到疲倦無力、大便偏稀軟。
![預防濕氣重水腫上身,平時應避免重口味如過鹹或過辣,少食生冷食物如生菜沙拉或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異果等寒性水果。(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預防濕氣重水腫上身,平時應避免重口味如過鹹或過辣,少食生冷食物如生菜沙拉或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異果等寒性水果。(圖/華人健康網提供)](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auto-er/s3/media/image/2022/05/10/20220510-051435_U19741_M762913_5ae1.jpg?itok=JiQjiVqB)
減輕下肢腫脹2大穴位按摩
因為濕氣下注,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下半身肥胖和小腿腫脹,而下肢的水分代謝又和脾腎較有關,因此,按摩脾經、腎經的穴位有助加強消水腫,美化下半身曲線!
《脾經》三陰交
穴位: 內踝尖上方3寸(約四指寬),脛骨後緣凹陷處。
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下肢水腫,此外還可美容抗衰老,調理月經,改善婦科諸疾患,調節荷爾蒙分泌,是婦科要穴。
*在辦公室也可以多按摩,尤其是下午覺得腿部比較腫脹的美眉們。
《腎經》太谿穴
穴位:內踝尖與跟腱連線中點凹陷處。
功效:利水消腫,美化小腿曲線。
擊退頭面部浮腫2穴位改善
按摩方式及時機:以雙手中指按壓至酸脹,左右同時按,一次按摩20下,早晚至少各一次。
迎香穴
穴位:在鼻旁5分,平行鼻孔下緣,與法令紋交界處,按壓有一凹孔,有酸脹感。
功效:按摩本穴能促進面部循環,讓人容光煥發,消除臉部浮腫,還能有效緩解鼻過敏症狀。
四白穴
穴位:瞳孔直下,當眶下孔處
功效:改善眼袋和下眼瞼浮腫,還能舒緩眼睛疲勞。
醫師小叮嚀:
張文馨中醫師提醒,預防濕氣重水腫上身,平時應避免重口味如過鹹或過辣,少食生冷食物如生菜沙拉或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異果等寒性水果,少飲酒,應適度運動。此外,孕婦因腹部血管、下腔靜脈受到子宮壓迫,容易下肢腫脹,產後過補,運動量少,也容易導致水分滯留體內。
必須特別留意的是,容易水腫也有可能是疾病引起,如果出現黃疸現象,或一動就喘或心跳加快、呼吸不暢,或突然小便量明顯減少,甚至全身浮腫,體重不明原因急速上升時,應及時就醫檢查治療,切勿嘗試各種偏方以免延誤病情。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梅雨季濕疹、白帶多,小心濕氣趁虛而入!中醫師:按摩4大穴位去濕消腫)體內濕氣太重,容易頭痛、皮膚乾癢!中醫師推薦5種排濕食物,2大NG飲食習慣一定要戒掉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