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位女生,就有1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1分鐘自我檢測法,中3項盡快就醫

2022-10-31 18:13
11,225人氣
體毛增加 、掉髮、經期不規則、心情憂鬱…症狀都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示意圖/取自photo-ac)
體毛增加 、掉髮、經期不規則、心情憂鬱…症狀都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示意圖/取自photo-ac)

若經期長期不規律、痘痘狂冒、莫名發胖、體毛長不停、懷孕困難,當心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在作怪!家庭醫學專科鄧雯心醫師,攜手婦產科楊小萱醫師,從自身經驗出發,跟大家分享利用8個項目快速檢測是否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並且利用6大飲食策略改善症狀。

利用6大飲食策略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利用6大飲食策略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癌症、失智的發生風險

根據統計,每10位女性中,就有1位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有較高的比例會被診斷為糖尿病,懷孕時也有較高機會產生妊娠糖尿病,由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與代謝問題息息相關,很高機率伴隨「胰島素阻抗」的發生,超過50%的多囊性卵巢患者有肥胖問題,長期下來甚至會誘發心血管疾病、癌症、失智的發生風險。

楊小萱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説是體內的惡性循環,患者體內會分泌較多的雄性素,進而刺激脂肪細胞堆積,並且降低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如此一來,身體就會分泌更多胰島素,而胰島素及脂肪細胞分泌的激素,又會刺激體內產生更多的雄性素,長期下來,就會產生多油冒痘、禿頭掉髮、身上多毛等症狀。且患者常有月經嚴重不規則的問題,甚至是半年或一年才來一次月經,月經是子宮內膜剝落的產物,如果子宮內膜長期沒有剝落,容易導致子宮內膜病變,嚴重甚至會變成子宮內膜癌,因此,若月經周期間隔超過三個月,會建議要就醫催經。

1分鐘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自我檢測法

如何得知是否可能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鄧雯心醫師特別分享「1分鐘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自我檢測法」,民眾只要在家自行比對,體毛增加 、掉髮、經期不規則、心情憂鬱、體重突然增加或肥胖、長青春痘、不易懷孕、睡不好等8項症狀中,超過3項符合,就可能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最好趕快接受近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紓壓等,根本改善症狀

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最重要的是藉由life-style modification(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紓壓等),從根本改善症狀。楊小萱醫生指出,若患者合併體脂過高、肥胖等問題,通常減重5~10%,多數就能恢復自發性排卵,同時改善雄性表徵、胰島素阻抗,如果是有備孕需求的女性,除了減重及進行生活型態調整,建議也要至生殖不孕症科就診,對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而女性懷孕能力需跟著時間賽跑,不建議女性朋友因此延誤懷孕的黃金期。

鄧雯心醫師則表示,life-style modification中的飲食調整方向,以改善胰島素阻抗及身體的慢性發炎為兩大重點,並歸納出6大飲食重點:

6大飲食策略

1.避開加工食品:避免攝取過多容易導致發炎的食物,如反式脂肪、飽和脂肪、肥肉、油炸食品,宜避開各類高油、高糖的加工食品。

2.戒糖:減少糕餅、甜點、精製糖等攝取,體內糖過多會提高血清胰島素和IGF-1,所以要注意糖的攝取。

3.注意碳水比例:抓好碳水比例,以「211餐盤」飲食法出發,每餐攝取蔬菜、全穀類、蛋白質的比例分別是2:1:1。碳水化合物需富含膳食纖維,像是燕麥、糙米、全麥吐司、蕎麥麵及全穀製品。

4.吃低GI食物:食用低升糖指數的粗澱粉。

5.飲食有順序:依照水、肉、菜、飯、果的順序進食。

6.利用斷食法:斷食策略能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降低胰島素。

另外,適度補充omega-3、omega-9,以及鋅、鎂、維他命D等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都有輔助改善的效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冒痘又爆肥?6招遠離多囊性卵巢症!醫:改善胰島素阻抗、身體慢性發炎是關鍵) (相關報導: 女生常吃這些食物,容易讓子宮肌瘤越長越大!婦產科醫師曝3大飲食禁忌,藥膳湯竟然也上榜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梁溶珈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全球銷量第一,但淨利只有特斯拉14%!比亞迪想稱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南港潮濕常下雨,為何很多人仍搶著購屋?內行人揭2大超強優勢,難怪房價難下跌
創業必備神器!年省9千元Epson印表機讓你事半功倍
全台灣最好吃的8家酸菜白肉鍋名店!老饕不藏私真心推薦,沒吃一輪真的會後悔
5、6月統一發票千萬大獎還有5張沒人領!財政部公開消費地點,快檢查手邊的發票
VOA專訪中國歐盟商會主席:習近平講話提到馬克思15次,提到市場僅3次,中國恐將關上大門
你為什麼要關心下星期投票的美國期中選舉?BBC告訴你6個重要理由
洗頭水溫開太高,小心頭髮越掉越多!專家揭6大NG清潔錯誤,99%的人都踩雷
2022台北金融科技展登場 南山人壽結合保險科技打造健康守護圈 積極促進健康獲保戶按讚
華爾街日報》華為扛住美國懲罰性制裁:收入連續第二季成長,仍是全球最大通訊設備商
誤導人的股價走勢圖:同樣都是大跌,不同時間區間下的意義完全不同
國泰「玩」出新花樣 讓金融「轉」變得更自由 聽不膩的數錢聲 實體化《Gold Noise》登陸台北金融科技展
奈格颱風共伴效應發威!6縣市豪雨狂炸,這地區累積雨量破千毫米
體檢地雷交通政見1》蔣萬安、陳時中、黃珊珊將論戰,捷運真是內湖唯一解方嗎?
完了芭比Q了、yyds是什麼意思?時下年輕人最夯6大流行用語,沒聽過代表你老了
記憶體大撤退》SK海力士喊撤中 為何台積電、聯電不敢說的,韓系大咖卻敢說?
南半球第一大國巴西選總統,前總統魯拉苦戰東山再起,寫下拉丁美洲政壇傳奇
萬聖節注意3大禁忌,以免「引鬼上身」!專家點名3星座財運旺,第三名中獎機率高快去買樂透
林錦昌將加入陳時中團隊?黃暐瀚:從頭到尾沒有,選情壞到要唱空城計
記憶體大撤退》SK海力士「賣廠說」炸鍋急發聲明 業內人士:最壞卻是必然選項
高端中資爭議是民進黨內鬥?媒體人:最傷的是陳建仁
侯友宜民調無敵手,竟害慘藍軍自己人?藍議員曝「致命隱憂」
怎麼讓另一半很想要?做愛前戲先進攻這10個敏感帶,讓她心癢癢求你進來!
台灣同志遊行》兩岸性別平權差距越來越大:一邊百花齊放,一邊百般打壓
本益比只剩13倍,台積電怎麼了?抄底前先看懂「1好3壞」,明年壓力才會真正浮現
風評:民進黨超級助選員蔡英文又來了!
周志杰觀點:台灣問題「去台灣化」美中不約而同?
弘安觀點:二十大通過兩個確立 ,推動「統一進程」進入快車道
蘇永欽觀點:總統可以這樣說
康正言觀點:國寶與活寶
陳致曉觀點:戳破蔡英文抗中保台假象─2022秋鬥檄文
李忠謙專欄:美國能贏得下一場世界大戰嗎?
觀點投書:看雅萬高鐵,「中國標準」時代來臨
觀點投書:MIT之魂在哪?
點教育》中小學教科書審定制二十年,是否應改弦易轍?
王建煊專文:蔣宋美齡的憾事
觀點投書:鄭運鵬空戰輸張善政?先天後天兩大原因解析
觀點投書:學貸的美麗與哀愁
觀點投書:推多功能青銀共居宅,是解決世代衝突的必要政策
觀點投書:一位死忠棒球迷對蔡其昌會長的怒吼
すき家(Sukiya)最強的不是牛丼?老饕推薦必點「低調美食」:會為了吃它而去
韓國梨泰院踩踏事件釀百死!重症醫曝「痛苦致死過程」:跌倒就像被活埋一樣
花蓮躍進 警勤科技大樓暨綜合大樓新建統包工程獲國家卓越建設獎肯定
南韓萬聖節前夕慘劇》10萬人派對推擠失控 逾300人死傷,全國降半旗哀悼
「梨泰院出事,柯文哲負責!」藍議員:陳時中團隊不會扯太遠了?
張善政任「數字王國」執董遭控中資 葉元之酸綠營「井底之蛙」
梨泰院慘劇「矮小的人像被枕頭悶死」 醫曝危機:卡死、缺氧,很快就昏迷
黃偉哲輔選行程鬧雙胞 綠委酸:沒想到比8點檔還精彩
兩立委陪掃街!郭國文:支持腳踏實地、認真為地方服務的陳慶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