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文學館初期展示的文學家,有從日治時參加台灣總督府「揚文會」的傳統文人吳德功、新文學運動家賴和、兼具傳統與現代創作的陳虛谷與楊守愚、現代詩人林亨泰與錦連等等在台灣文學占重要席位的前輩作家。另外,也把長期致力在地文學報導、創作的康原,以及台灣民主運動先驅、寫過台灣民主國歷史小說的美麗島健將姚嘉文,名列其中,八位作家的重要性其實不一。
彰化市長說,彰化文學家很多,文學館分期增加展覽規模,第一期介紹居住彰化市或曾在此求學、工作等,跟彰化市淵源較深的文學家,往後將逐漸蒐羅彰化市以外的縣籍文學家,李昂、吳晟等作家都會被列入……,重點是彰化文學館有無整體規劃與施行步驟,是不是且戰且走,隨機典藏作家作品?
彰化文學館所要典藏的對象究竟是彰化市文學家?還是涵蓋整個彰化縣?如果侷限彰化市,除了在這裡出生、設籍,求學、工作者,外地人要求學、工作多久,才具彰化市作家的資格?歷年任教於彰中、彰女、彰化師大,有寫作習慣的作家不知凡幾,篩選的標準為何?彰中畢業的旅日作家王孝廉,或在彰師大任教的林明德算不算?
近年台灣各地的大小文學館或作家紀念館紛紛出現,許多文學館運用具歷史或文化意義的閒置空間。定位最高、最具規模,也最具文學象徵意義的,非國家台灣文學館莫屬,它是就日治時期台南州廳的歷史空間重作規劃與利用。地方政府建置的文學館,有宜蘭文學館、台中文學館、高雄文學館、南投文學資料館……等。宜蘭文學館運用歷史建築「舊農校校長宿舍」及「舊主祕公館」,具有日式宿舍及庭園的氛圍;台中文學館則是有八十餘年歷史的日治時期警察宿舍群,旁邊並有文學景觀公園。以作家個人作品為名的文學館規模雖小,定位清楚,以地方為名者,其展示或蒐集的方向是以出生或居住在當地的文學家為主?還是作品與當地有關者?
台北市有委外經營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在郝市長時代又規劃成立台北文學館,運用圓山閒置的空間如圓山派出所、台北廣播電台所在的「圓山綜合大樓」,或是兒童育樂中心的「明日世界」園區,以收藏文學史料,用數位化方式保存並展示,推廣當代的華文創作,舉辦台北文學季、文學獎、國際詩歌節和漢字文化節等活動。
另外,以文學家為名的紀念館、展示館,如賴和、楊逵、鍾理和、葉石濤、李榮春、鍾肇政、林語堂等,也都由私人或基金會負責營造作家與空間環境的特殊的連結。一個好的文學館基本上應反映:文學館所在地與作家生命史的淵源,館所整體風格與作家形象相互呼應,並有典藏豐富的作家作品。
台灣每個文學館所的資源條件不同,國家級的台文館有好的典藏、修復及展示空間,地方級的文學館大小不一,有些以數位為發展方向,彼此如何定位與分工?彰化文學館成立引發的爭論,其實只是台灣各文學館面臨的難題之一隅,值得相關機關、作家整體性思考與深入討論。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