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心靈之凝視——傅月庵訪談沙究

2015-11-14 06:00

? 人氣

青年沙究(雷驤攝/印刻文學生活誌提供)
青年沙究(雷驤攝/印刻文學生活誌提供)

傅:直到今天,建國中學還是臺北最好的中學之一,那個時代更是不容易啊!您的小說,對於命運問題,常有哲學性的思辨,不知是否此時就已發生興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沙:我對當代中國文學興趣不大,翻譯小說足夠滿足我青少時期對外在世界的想像,其中法國小說家的作品看最多。

升高三的暑假,學校沒有輔導課,我也沒錢參加補習,有人送我一堆書,其中有一本威爾‧杜蘭的《西洋哲學故事》,我竟然看得入迷,看不懂的還到學校對面的中央圖書館找資料。斷斷續續看了許久,直到康得因看不懂才停止,就哲學入門而言,這不是一本好書,太通俗而容易誤導。

這多多少少影響到高三繁重的課業,聯考分發到中原物理系,頗為沮喪,從此進入不順的大學歷程,當然也是虛榮心作祟。

傅:中原物理系跟文學離很遠啊,尤其那個時代。老師日後怎會從師大國文系畢業?同時走上文學創作之路,且在《文學季刊》創刊號發表新詩作品呢?這真是太有趣了。

沙:家住士林的同屆建中畢業生也沒有一個考得好,我代表「中原」參加大專足球聯賽,賽後拖著疲憊的身體搭公車,頓覺前途茫茫,回校後就辦理休學。次年重考依舊沒有考好,考上離家頗近的大同工專機械科,學校另行測驗口試後,教務長特別告訴我:「依你的成績可以到許多別的學校,你選大同,一定有特別眼光。」

但其實也就是這裡離家近,學費只有中原的一半,家境不容許我再蹉跎下去,畢業後立刻有個工作也不錯。下學期時,我參加排球隊課後練習,準備回家時因服裝不整和教官吵了一架,我對家人說讀不下去了,他們說隨你便,先當兵也好,我連退學也沒辦理,就在家等當兵。有個小學同學來找我,說如果沒抽去當兵,就去陪他考社會組吧,他願意替我出報名費。我就這樣胡裡胡塗考上師大國文系了。

我應該是在這個時候認識雷驤的。

我有個同樣考上建國初中的小學同學,現在是知名畫家賴武雄,高中讀臺北師範藝術科,小雷驤兩屆,對雷的睿智和七等生的不羈曾作了令人豔羨的描述。賴畢業後分發士林國小,雷因為同學老白也在士林國小,一大串人遂全都聚在一起,包括音樂家徐松榮,畫家簡滄榕,小說家七等生,詩人舒凡等等。

雷驤想拍電影,弄來一部V8,大家都參與了,配樂、劇本、分鏡分頭搞,可惜最重要的資財沒有一個人有,後來不了了之。大家聚在一起,通過言談,從音樂,繪畫,電影,小說,感受到人類文明最精緻的部分。《文學季刊》成形時,七等生較多空閒,負責編務,就把我不成熟的作品登上去,講來慚愧。

傅:老師跟雷驤、七等生算是《文學季刊》最早同人,與其他同人的交往狀況如何呢?老師很能寫,但似乎寫得少,為什麼?這跟您的個性或環境有關嗎?事隔將近半個世紀,現在的讀者恐怕無法想像當時的創作環境,彼時一名年輕創作者想冒出頭,好像只能不停寫不停投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