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從未想過台語會消失,也不認為自己能作些什麼,但其實他已經走在路上很久很久
有關吳念真自己的故事,幾乎都要由少年時代那段從車站走回家的上坡路,以及侯硐大粗坑的老家開始說起。有時不免驚訝,這個「台灣最有溫度的歐吉桑」下半輩子的記憶和養分,都從那段崎嶇不平的泥土路上和貧困的村子裡孕育出來。愛說故事的個性、說故事的能力和往後半世紀溫暖台灣千百萬人的力量,巧妙的濃縮在台灣東北角礦區長大的那個小孩子身上。
如果那些記憶是一部影片,配音自然是由台語構成的,而且就這樣原封不動的留在吳念真腦海裡。如果把媽媽的教誨、爸爸的斥責、同伴的訕笑聲全配上華語,那就像吳念真所說,《戀戀風塵》一度為了在無線電視台播映,而被迫將配音全改為國語一樣的荒謬可笑。
吳念真曾經給我們的感動,無論是電影《多桑》、舞台劇《人間條件》《再會吧 北投!》,還是保力達B廣告的旁白,絕大多數都使用台語。語言,或說台語,對寫作起家的吳念真有著什麼樣的意義,是「文化+」好奇的,所以在那個今年頭一次感到寒意的早上,有了這段訪談。
說起選舉...是件複雜的事
其實那不太像是場訪問,而像是看了場免費的舞台劇,66歲的吳念真或坐或站,一度跑了起來,幽默的對話則是必然。大家不停笑著,有時連攝影同事也忍俊不住,不得不暫時放下相機。
似乎難以避免的,對話以前陣子選舉和他罕見的臉書直播開場。吳念真說,其實他對政治人物的上上下下沒有太強烈感覺,倒是公投結果令他「傷心欲絕」,了解到原來台灣社會「蒼老保守到這個程度」,突然覺得自己不太了解台灣。
「不過也好啦,讓年輕人知道原來這世界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他安慰著一大群為公投結果傻眼的年輕人,也像是在安慰自己。
然後他又比手畫腳的說起,投票前是如何試圖扭轉老婆對同婚公投的態度,老婆是怎麼樣無法理解公投題目「否定的否定」,投票日又差點被不作功課,在投票圈選處不知所措、扭捏十幾分鐘的選民氣死。
至於直播,純粹是因為對台灣每到選舉就撕裂、貼標籤感到無奈,直播是最快的溝通方式。「(選前)一直被罵,被罵久了也要發洩一下...台灣這麼小的地方,一起合作些什麼東西都來不及了,怎麼會只想著彼此撕裂...」
沒想過台語會消失
有關於台語,吳念真說他從未想過台語「需要保護」,但是也觀察到了「雖然講台語的人很多,台語卻慢慢在消失」的現象。他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教育主體使用華語,相對於華語成為「主體語言」,台語已經成為我們的「附屬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