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台灣出生長大,身分證卻被冠上不曾實施過的大陸省籍…揭30年前荒謬的「本籍」制度

2019-01-15 15:29

? 人氣

直到黨外開始挑戰威權體制的1980年代,台灣社會開始探討繼續使用本籍的合理性。不過當時政府的答覆卻是,可增加「出生地」之登載,但不應取消本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進入1990年代後,不只台灣社會難以接受這樣的劃分。國民黨內也爆發主流派、非主流派之爭;為壓制黨內的非主流派勢力,國民黨本土派一方面透過媒體揭露外省精英長期壟斷政府重要權位,另方面也積極推動修法取消本籍。加上野百合運動成功終結萬年國會,繼續標誌外省人反而可能淪為社會弱勢,促使立法院在1992年修正「戶籍法」,將本籍改為出生地。讓所有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的台灣人,不必再頂著遙遠又陌生的中國地名了。

(圖/想想論壇)
2005年後發行的第6代身分證,也是現今通用的身分證,已無本籍欄。(圖/內政部戶政司|想想論壇提供)

也因此,台灣每10年進行1次的戶口及住宅普查,直到1990年仍依本籍調查外省人在台灣各鄉鎮市區的分布;本籍消失後的2000年,就不再做此調查,僅全面調查原住民族的身分認定。

時至今日,隨便問個40歲以下的台灣人是哪裡人?他或許會回答台灣人、台北人、彰化人,但絕對不會說什麼湖南人、廣東人。

不過有趣的是,在台灣社會已經落實土斷20餘年後的現在,國民黨官網的線上入黨及回復黨籍服務,「出生地」選項卻還停留在35行省、1特別行政區、2地方、14院轄市,包括從未正式實施過的「東北九省」、陸續遭中國撤銷的「察哈爾」、「綏遠」、「熱河」、「西康」、早就獨立的「蒙古地方」,統統都還在。為當年荒謬至極的本籍制度,留下歷史見證。

(圖/想想論壇)
(圖/截自中國國民黨官網|想想論壇提供)

作者介紹|根雨屋

半路出家的台灣史研究者,曾任史學研究助理、新聞出版,長期觀察台灣歷史、政治、文化與學術界的發展。希望台灣年輕人能多認識過去台灣的一切。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自稱台灣人)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