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看電影是非常愉快、放鬆的休閒活動,不過在1990年代以前,看電影前必須肅立、聆聽國歌演奏,30幾歲的讀者應該有印象,當年去看「侏儸紀公園」、「獅子王」時,還要唱國歌。
大家都琅琅上口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這首國歌,最早於1929年獲中國國民黨定為黨歌;國民黨中常會進而在1930年3月決議,在正式制定國歌前,可將黨歌代用為國歌。此後幾經多次徵選,仍選不出更合適的國歌,國民黨中常會遂於1937年6月決議,將此定為國歌。
換句話說,這首國歌完全是以黨領政的訓政時期產物,而且在進入憲政時期後,未再以法律明定。所以現行的所有中央法規,僅規範「唱國歌」這個儀式,但沒規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是國歌。
台灣省教育廳則於1952年2月邀集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教育部、台灣省新聞處、內政部電檢處、影片公會、戲劇協會及各大戲院代表召開影劇改進座談會,規定電影上映前須播放國歌片。
為了確保國歌片的畫質、音質,國防部中國電影製片廠每隔幾年就要重新錄製新的國歌片,並於1960年製作首部彩色版國歌片。然而,電影院還要自掏腰包向政府購買國歌片;在1968年,每部國歌片360元、政令宣導幻燈片370元,這都是業者的「義務負擔費」。
而自電視台1962年開播後,考量電視機可能廣設於民間各營業場所,若播放國歌的話,恐怕會干擾社會正常作息,國民黨中央黨部第四組因此特別通知,電視免播國歌。當時的電視台,原僅於每晚11時收播時播放國歌;但鑒於民眾可能在電視收播後、國歌演奏的同時,隨興做想做的事,褻瀆國歌的莊嚴性;故自1979年起,改於中午開播前播放國歌。
電影播放國歌,除了大殺風景,屢見部分觀眾無意肅立,進而引發愛國觀眾的反彈,徒生紛擾外。戲院業者也大為反感,希望先能比照電視,僅於早場開映前播放國歌。電影是否播放國歌的問題,在解嚴前後陸續引發台灣社會的討論。新聞局先在1987年4月發布民調指出,高達84.9%的觀眾認為有必要播放國歌,還有高達67%認為國歌應場場播放,僅17.3%認為早場前播放即可。藉以回絕戲院公會的請求。媒體上也不時浮現捍衛國歌的輿論與投書,甚至有人鼓吹,必須在播放國歌的同時,全場同聲高唱國歌才是愛國的表現。
不過宜蘭縣長陳定南率先於1988年9月13日通令宜蘭縣各電影院,不必在電影放映前播放國歌。他認為,台灣省新聞處找不出強制播放國歌的法源,與其讓觀眾對國歌聽而不覺,貶損國歌尊嚴,不如免於放映。此舉引發新聞局與台灣省政府的全面聲討,並發動輿論戰搶救國歌,暢談播放國歌的好處,包括這是出社會後唯一接觸國歌的機會、有助培養愛國心、認識國家進步的成果、伸伸腿有益健康、方便遲到者找座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