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個性好大喜功又有著傳統西方人優越感的史迪威可不是這麼想,他刻意忽視英國人已經喪失戰鬥意志的事實、再加上受惑於日軍聲東擊西戰術的影響(註六),仍舊堅持國軍必須增援駐守於緬南的英軍,經過與蔣中正激辯,為了維繫中、美關係,最後蔣中正不得不讓步,他同意國軍冒險往緬南原屬英軍的防線--平滿納(Pyinmana,又譯為:平蠻那、彬文那、平曼納)一帶部防,而最精銳的第200師則是孤軍往更南、在仰光以北300多公里的小鎮同古(Toungoo/東瓜、東吁,飛虎隊成立之初基地就設於此地)與日軍決戰,同時也同意抽掉部分兵力至普羅姆(Prome,或譯為:普羅美)協助英軍。但蔣中正還是希望國軍主力不得超越曼德勒與仰光間的平滿納──同古在仰光北方300公里,是連接緬甸南部和北部的要衝,也是緬甸鐵路重要樞紐──日軍要想佔領緬甸,就必須進攻同古。而國軍只要能夠守住同古,就能為後續部隊的集結爭取大量時間。
由於入緬遠征軍的作戰範圍不斷加大,因此蔣中正又緊急抽調張軫(1894~1981,畢業於保定軍校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所率由第二補訓處改編成的第六十六軍(轄新編第28師、第29師、新38師、暫50師),於3月中旬進入緬甸臘戍、曼德勒(瓦城)地區當作機動(後備)部隊(註六),但其中除孫立人所轄--原稅警總團所部第2、3、4團(改編為第112、113、114團)和直屬隊改編的新38師有完整的訓練外,其他三師(劉伯龍的新編第28、馬維冀的新編第29師、陳勉吾的暫50師)均為臨時編成的雜牌軍,不但戰鬥能力極差、裝備不足,兵力也未編滿。還有最不利的是--國軍入緬的遠征軍主要都由步兵組成,也沒有空中武力護衛,因此不但運動能力差、還必須隨時提防日本飛機的奇襲,整個防衛佈署作業必須拖到5月才能完成。只是3月23日,第六十六軍於才開到臘戍就遭到日軍猛烈攻擊,第六十六軍因此遭分割而潰散。而第200師是在3月8日到達同古,即以軍騎兵配屬第598團第1營第1連為掩護部隊,沿庇尤河佔領要點,掩護(英)緬軍第1師撤往「他拉瓦的」、「普羅美」,來保護油田(註七)。18日下午,騎兵團之一部於庇尤河以南12英哩之滔格威應附近大橋頭,與日軍第55師團先頭騎兵聯隊接觸,20日晨,敵主力開始向北攻擊…21日,敵步兵第112聯隊及騎兵以陸空聯合向我陣地猛撲,並以步兵第143聯隊向鄂克溫右側後包圍攻擊……24日午夜,鄂克溫、坦塔賓被攻陷,我軍於25日拂曉撤入同古鎮內(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