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平正義無法轉型,那麼所謂「轉型正義」也只是一場權力遊戲而已。
台灣歷經國民黨八年荒腔走板執政後,社會貧富差距越發惡化,政府的財政窟窿也越發窘困。如果政府福利政策財政一直無法改變思維,那麼底層社會生活,必然更加艱困。因此重新分配財政,實行二次分配正義,實已刻不容緩。
這些年來,台灣所得,幾乎都向財團傾斜,社會財富越來越像少數富有者集中。而台灣底層卻擺脫不了22k命運。不只青年有失業問題,中老年人失業後生活更加嚴峻、拮据,隨時面臨三餐無依和找不到工作機會的生存問題。因此家庭集體燒炭自殺,或各種自我結束生命慘劇時有所聞。新政府如果再不重視,不只表示新政府的冷血心態,和國民黨一樣有著相同的權力傲慢。那麼等社會這些仇富和仇恨心態更加蔓延後,台灣的治安問題,和社會撕裂,必然更加加劇。
從具體的來說,新政府的老人照顧,醫療保健,能源負擔,這些政府都必須面對。設使這些負擔一如往常的由弱勢承荷大多數財政需要,那麼這些弱勢者,只好走向絕路。因此個人支持,以財富和消費做為這些社福和能源的負擔比重,才能讓社會底層免於淪為無依的族群。而這些社會國家財務的重分配,更能彰顯所謂的「轉型正義」。吾人不認為,轉型正義應僅限於對政黨,更大,更迫切,更重要的轉型正義,應該是對財團,對稅務,對所得的比重,財富分配的重新定義和思維。
而這些都有某些實行得非常良好的國家,可以做為借鏡。比如新加坡對住豪宅者,依其住屋價格,分擔不同價位水電價格。這都是很好的規範,值得台灣仿效。甚至台灣可以以此延伸,比如近期內有網友在《風傳媒》投書建議將健保費改由日常消費和房地稅等搭配,如此可以避免困窮者因繳不出健保費,被政府追殺,和被鎖卡命運,這都可以視為社會負二次重分配理性思維。畢竟這些消費費率,對於坐擁巨大財富者,不過是身上的九牛一毛而已。但對政府和社會底層,卻有著相當大的重要意義。這些財政的重分配,不但可以挽救健保問題,更可以讓許多社會生活線下的人,得到較好的照顧,這符合“國家應該避免讓人民免於恐懼”的重要意義。
畢竟在貧富對比之下,財團挾政府輔導工商發展,和法令條文相對的保護,本身就成為一個特權階級(比如家電更新補助等等,無一不是向財團提供政府援助)。而反觀相對勞工、社會底層不公情況下,沒有社會資源的底層,只有不斷被迫侵蝕自身「合法」權益。舉例來說,工商業有生產機器設備更新優惠,各種免稅條款。銀行可以保證對其客戶信貸追索高額利息,甚至不用負擔任何風險,這些都和公平正義嚴重脫鉤。銀行的保障,獲得國家法律保護,相對弱勢的信貸者,只有被銀行追殺一輩子,甚至連後代都要被牽連的困境。這些,銀行不用負擔任何風險責任,並且可以以複利孳息,向貸款者索取高額利益。這種不當的,不公平交易模式,在美國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