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東南亞國家協會(下稱「東協」」成立50周年,東協也在2015年底宣布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今年11月12至16日,東協峰會將在菲律賓舉行。不過,東協10國經濟發展程度懸殊,其中印尼、採行君主立憲的泰國與馬來西亞、君主專制的汶萊是經濟發展前段班,經濟表現亮眼。
「東協」(ASEAN)前身是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在1961年組成的東南亞聯盟(ASA),後來因馬來亞與菲律賓發生領土糾紛,加上新加坡從馬來亞獨立,東南亞聯盟的運作陷入癱瘓。1967年,反共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發表《曼谷宣言》(Bangkok Declaration),正式宣布原先停擺的東南亞聯盟重新運作,並改名為「東南亞國家協會」,汶萊、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陸續成為會員。
東協經濟規模約2兆5200億美元(
約新台幣76兆5900億元),預期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3大經濟體。隨著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未來還將連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更大區域經濟整合,東協預料將成為極具競爭力的內需市場與生產基地。
印尼:東協最大經濟體,內需成長推動消費市場
印尼是東協十國最大的經濟體,天然資源豐富,燃煤出口量與棕櫚油產量是全球第一。近年印尼政府為吸引外商投資,對外商態度友善。此外,隨著中產階級逐漸增加,內需消費穩定成長,進一步帶動整體消費市場的興旺。
雖然印尼在2008年遭到金融風暴衝擊,不過2009年印尼經濟成長仍有4.5%,2010年至2012皆超過6%,顯見其經濟體質穩定。2013年受美國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及貿易赤字擴大的影響,致外資撤出,因此經濟成長率降至5.8%。2014年受到總統選舉及國會大選影響,外資投資較保守,加上國際景氣復甦不明顯等因素,2014年經濟成長率降至5.02%。2015年受到出口不振及前2季政府預算支出執行率過低的影響,經濟成長率僅4.79%。2016年由於印尼盾表現穩定,經常帳赤字占GDP比重低於3%,經濟成長穩定。
根據印尼中央統計局資料顯示,2017年前2個月,印尼的出口達到26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9%,印尼政府預估2017年經濟成長率為5.2%至5.3%。多年來台灣與印尼雙邊貿易均為逆差:2015年,台灣對印尼出口金額為30億3800萬美元,進口59億2900萬美元,貿易逆差為28億9100萬美元。
根據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底止,台灣在印尼投資金額累計達151億美元,投資件數為2425件,投資的主要行業依序為家具業、紡織業、鞋業、非鐵礦石業、金屬製品業、貿易服務業、農業種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