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伯祥律師也不諱言,目前高院和北院建築都相當老舊,鋼筋水泥建築帶來的壓迫感和缺乏通透感,第一印象就是不透明,使用者的感受並不友善,因此期待在新建築可以充分改善,以明亮和透明的外觀和內部的友善設計來親近人民。而這樣的期待已經可以在建築設計中見到端倪。
順著那道光 看見透明的司法
關於華山司法園區的建築,黃院長透露其中一個特色,在穿越東邊高院和西邊北院的中間走道,將形塑成一個明亮的光廊,呈現司法透明的空間感,希望傳遞的精神是走進其中時,可以安心地相信司法權利會受到保護。此外,基地內的「華山驛」已被臺北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在華山司法園區規劃過程中已被完整保留,將來會請文資專家提供意見進行再利用;至於櫛型月台雖不是歷史建物,但仍以尊重與謙卑的態度決定予以保留,將其完整遷移到基地旁邊,讓大家看見先人過往的履痕。他也表示,未來的建築物內將規畫一個華山展示室,透過史料呈現和外面的歷史建物串聯,讓歷史真實呈現在世人面前。
法院應該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場域。建物本身將是該區域內最高的天際線,但仍竭盡誠意留給市民廣闊的休憩空間,「基地退縮30米,加上這片空地前有個大廣場,從華山公園到司法園區融合為一體,就是希望消彌威權感。」將來的法院不只要降低威權感、讓人民願意親近,黃國忠院長繼續「許願」,要把這裡打造成帶來幸福的地方。除了在高院與北院中間穿透的廊道,用「光」來詮釋司法精神的各個面向、他還要把結婚公證的禮堂設計的更加美輪美奐。試想:一對新人在華山大草原拍攝婚紗,為共度人生寫下紀錄,然後豪不費力地散步過來,就可以完成公證程序,這時再有一個禮堂,便可以為婚禮留下更多美好回憶。聽黃國忠院長娓娓道出,仍在半信半疑時,「真的有可能嗎?」尚未出口,他已經笑著說「我們已經把空間預留下來了!」
不只想主動為人民創造幸福,這裡的歷史建物和早已成蔭的綠樹都將繼續陪伴公民們書寫現代的記憶與未來的美好,黃國忠院長說,基地當中總共有105棵樹木會被以專業、妥適的方式移植到周遭,光是移植經費就會動用到將近兩千萬元的預算,但這是對土地、對生命該有的尊重,是公民素養中重要一環。
律師所期待的華山司法園區
司法園區的主要使用者是法院工作人員,而檢察官、律師也是重度使用者,不過尤伯祥律師強調,人民才是司法的真正主體,所以不論建築多麼富麗堂皇都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人民如何看待這個司法園區。在遷建司法園區過程中,代表北律參與了「司法院所屬機關遷建華山司法園區新興房屋建築計畫遷建委員會」的尤伯祥律師分享,看過設計藍圖後,對於無圍牆、基地退縮、保留大量綠地、以及中間廊道通透感等都予以肯定。他還特別提到,法院空間要讓使用者有舒適感,動線要簡單明瞭。其實目前的北院和高院,儘管外觀不符透明意象,但因內部結構單純,所以人民進入其內要找法庭並不困難。他記憶猶新地指出,曾參訪過首爾地方法院,由於建築本身非常大,導致動線複雜,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