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葉永鋕的悲劇就是沒有性平教育!不要推給廁所

2018-05-13 05:20

? 人氣

葉永鋕的母親。(資料照,取自youtube【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

葉永鋕的母親。(資料照,取自youtube【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

近來反同團體提出「反對同志教育」的公投,要求未成年學生不得接受有關同志的性平教育。日前有篇投書文章「觀點投書:又見葉永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該文對葉永鋕之死提出不同的解讀。然而,該作者不過是模糊焦點,企圖忽視葉同學遭到性別霸凌的事實,也忽略了因此催生的「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重要性。

葉永鋕因為天生性別氣質陰柔,遭到同學霸凌,被脫褲子等等,導致他只能提早在下課前去上廁所,避開其他同學使用廁所的時間;結果在2000年4月20日早上,葉永鋕在接近下課時,提前離開教室去上廁所,後來被發現傷重倒臥血泊中,送醫後不治身亡。

這篇文章卻引用「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38期的葉永鋕媽媽專訪內容」,指稱這也是廁所修繕的問題。

但很明顯這是在避重就輕,因為:

葉永鋕因為性別氣質遭受霸凌,只好在下課前使用廁所。悲劇發生的主因是性別氣質的霸凌,若是沒有霸凌,他可以在下課期間如廁,即便發生意外,也不至於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

根據葉媽媽回憶葉永鋕的紀錄片,意外發生前葉永鋕發出求救表示「媽媽你要救我,有人要打我。」這是很明顯的就是暴力恐嚇,因此也不能排除意外是人為的可能,不能都推給廁所。

葉媽媽為何只追究廁所安全問題?因為校方狡詐地滅證,下令清洗現場,因而無法完整釐清案情。葉媽媽只能把握可以追朔的部分,但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忽略性別霸凌的事實。

這起悲劇讓人們反思,性別不應只有男女二元,性別氣質、心理性別和性傾向也應被提及。因此使得《兩性平等教育法》在2004年修訂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教育政策也從傳統二元的兩性教育延伸為多元的性別平等教育。

藉由性別光譜等等教學,可以得知生理、心理性別、性別氣質與性傾向的差異。例如,相較於刻板男陽剛女陰柔的異性戀框架;生理是男性,也可能有陰柔的性別氣質、不一樣的心理性別以及多元的性傾向(同性戀、異性戀或者雙性戀等)。或者,生理是女性,也可能擁有陽剛的氣質、不一樣的心理性別和性傾向等等。

多元性平教育提到同志或是性別氣質等等,並不是像反對者擔憂的是「同志養成教育」,而是教導尊重多元,接納自己或他人。試想,要是教導尊重就會改變性傾向,那為何同志們在異性戀的教育文化中成長,仍沒有變成異性戀?為保障每個性少數、每個性別氣質不同的孩子都能平安長大,也為了讓社會少一點歧視,讓我們一起支持多元性平教育,若真的成案,請對「反對同志教育」的公投投下反對票!

*作者為專欄作家、教育工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