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在假新聞泛濫與社群網路操控的年代──從國際視角看台灣經驗

2018-05-22 06:10

? 人氣

英國脫歐、川普當選……假新聞狂潮來襲

假新聞(fake news)源遠流長,有人形容它「至少像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傳說一樣久遠」,但是在2016年的英國脫歐(Brexit)公投與美國總統大選發展到新的境界,幾乎可說是改變了歷史。尤其是美國大選,根據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在2012年投給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的民主黨選民,有4%在2016年拒絕了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從而將川普(Donald Trump)送上白宮寶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更特別的是,假新聞之害人盡皆知,在歐美先進國家卻照樣泛濫,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今年3月發布的調查顯示,83%歐洲民眾認為假新聞威脅民主政治,但還是有1/3民眾每天都會接觸到假新聞。此外,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美國政治類假新聞或垃圾新聞(junk news)有明顯的意識型態色彩,其最主要消費者與散播者是強硬保守派、極右派、川普支持者。

川普22日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對支持者演講。(美聯社)
川普的支持者是美國假新聞的消費主力(美聯社)

台灣的政治類或公共議題類假新聞呢?目前看來是方興未艾,與歐美前車之鑑相對照,有幾個點值得注意。首先,除了臉書、LINE與PTT之外,內容農場(content farm or content mill)是台灣假新聞一大淵藪,它們多半藉由盜取、加工其他媒體內容,大幅簡化製作過程與成本,以「網友投稿」規避法律責任,而且往往因為設籍境外而難以管制。

其次,從英國脫歐到川普當選,都可見到外國勢力──俄羅斯──幕後黑手運作;反觀台灣,「外國勢力」操控的痕跡也日益明顯,尤其以台灣在地緣政治的特殊地位,「外國網軍」的干預行為恐怕是方興未艾,我們必須思考防治之道,不久前的《智子之心》事件正是一個值得警惕的案例。

第三,特定政治意識型態的閱聽群眾,對假新聞的接受度似乎特別高,不但可以作為假新聞防治的重點,同時也是頗具意義的政治社會觀察指標。另一方面,我們也要以美國為他山之石,多年以來,美國政治與社會日漸黨派化、兩極化,到川普上台之後,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人自覺或不自覺閉關於回音室(echo chamber)或同溫層,對資訊與理念失去理性分辨判斷的能力與意願,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大行其道。台灣原本就有統/獨的分歧,近年在許多重大事件與議題上,公眾越來越兩極化,接收資訊不是為了理解事實,而是為了印證固有信念;發言不是為了交換意見,而是為了攻詰羞辱。台灣必須在重蹈美國覆轍之前改絃易轍。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