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官員說,今年是供電最吃緊的一年,明年之後情況就變好了;但蔡英文在見環團時,卻又說能源轉型「要痛苦10年」;當蔡政府把核四燃料棒送走之際,又傳來第3天然氣接收站計劃推動不順,台電說「2022年電力緊繃」;而當中南部民眾飽受空污惡化之苦時,小英總統卻又去台中盛讚中部空污改善有成。
這些前後反覆又奇特的言論,竟都出自同一個政黨、同一個政府,蔡政府不擔心得精神分裂,倒是社會大眾要得精神耗弱了,因為不論是民眾或企業,都對未來供電充裕、電價穩定難有信心。
蔡政府堅持全面廢核的後遺症未必立即顯現,最高昂的代價也未必在1、2年內就會「有感」出現,甚至缺電這關卡都有可能暫時壓制住─只要蔡政府夠強硬、把火電加蓋、燒好、燒滿,這幾年未必會限電。但到2025年所有核電廠除役後,不論綠營倚為長城的綠電占的比重是否能到2成,屆時是否發生缺電,或因火電全開而空污惡化,或是綠能增加而電價大增,或甚至三者同時出現,仍待檢驗。
如果,蔡政府宣稱的非核家園「美麗新世界」未能到來,反而是其它負面衝擊全部出現,鑑於任何供電系統、電廠建設從規劃到完成都要10年以上,民進黨是否會因此難翻身,是未知之數;但台灣卻註定要為此承受多年的痛苦與代價而難翻身。蔡政府與經濟部官員都要為此接受歷史審判,甚至司法審判,希望官員們真正了解他們在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