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斐陶斐」是啥名堂?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2022-11-07 05:50

? 人氣

於是,交通大學分會、東吳大學分會分別於1964年、1965年復會,接著東海、清華、政治、成功、臺灣、中央、……等大學陸續成立分會;此外,還成立了臺灣地區、美中、美東、美西各分會。該會於1976年10月4日正式立案為人民團體。到2021年,該會存有56個分會;但過去曾有18個分會加入又退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回顧了過去種種後,且對「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作些分析: 

首先,關於該會的名稱。查Scholastic Honor Society原本的意思是「優等生學會」,卻被誤會為「榮譽學會」。名既不正,其發展方向乃受誤導。

其次,關於該會的精神。會名ΦΤΦ(Philosophia, Technologia, Physiologia),為該會訓為「哲學、工學與理學」,再進一步解釋說「哲學為科學之母;工學即工藝之學,為應用科學;理學即生理學,為純理論科學。」然查Philosophia本義為「愛智」,三拉丁字連在一起最佳的中文詮釋應該是「問學、利用、厚生」。

中文的「斐陶斐」當不是隨便用的。「斐」字出自《禮記‧大學》:「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是形容學問之道,如琢如磨是形容自修之道;「斐」字代表有學又有德之君子。「陶」字則出自「陶冶」、「薰陶」,有培養、教化之意。「斐陶斐」三字合起來,乃寓有「君子彼此薰陶,行教化以淑世」之深意。

然而多年以來,不只社會大眾,學會自己也弄不清楚「斐陶斐」一詞的涵義,不認識學會應扮演的角色。

復次,關於該會的組織。本來學會的主體應該是優秀的畢業生們,然而橘越淮為枳——該會迄今選出的七萬多「榮譽會員」並非「會員」,根本無緣參與會務。學會的主體竟然是代表各團體會員的校長(或副校長)們。靠各分會上繳的會費,學會每年一度舉辦的大會早已演變為校長們的度假休閒會!

又該學會並無專人負責;總會的會長每年改選,祕書處隨之更換,當然形同虛設。這從該會網站資料的貧乏,當不難窺其梗概。

金庸來台,曾和時任副總統嚴家淦有過一番對談。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談及台灣經濟議題,嚴家淦只談缺點,卻始終未提優點。(取自財政部財政史料研究室)
前副總統嚴家淦是當年聖約翰大學的斐陶斐會員,1972年被在臺復會的大會選為名譽會長。(取自財政部財政史料研究室)

再次,關於該會的運作。近年來大學設立浮濫,因而良莠不齊;該會對於新團體會員申請卻是來者不拒。各分會「榮譽會員」的甄選也多以學業成績的高低為唯一指標。該學會宗旨中的「崇德敬業,共相勸勉」乃成為空談。

嚴家淦前總統曾是當年聖約翰大學的斐陶斐會員,1972年被在臺復會的大會選為名譽會長,他就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應檢討該會的運作,包括:組織不夠明朗化、會務不健全,會員與會員的接觸不多。他並提出「學以濟世」的大方向。五十年來,學會當家的菁英們竟從來不事改善,但見行禮如儀。

最後,關於該會的功能。該學會多年來幾乎沒有舉辦什麼活動,對「社會之進步」可說甚少貢獻,甚至大眾並無悉其存在。相形之下,美國的類似學會辦得有聲有色。該學會章程所述「選拔賢能」、「獎勵學術研究」種種宗旨,政府有關單位及其他各種民間團體都已經在做。該學會既使不上力,也用不著它來使力。

查歷年被選為斐陶斐會員的優等生,有些固然後來成為社會菁英,例如畢業於北洋大學的李書田,畢業於交通大學的趙曾玨、張光斗與錢學森,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的嚴家淦,畢業於燕京大學的葉楚生,畢業於東吳大學的石超庸、梁鋆立等人。但反過來看,其實更多的社會菁英並不出自「斐陶斐」。本來,一個人往後是否有所成就,與他在大學畢業時是否名列前茅,並無太大關連。

作了以上五點分析後,本文認為我們應該認真檢討這一組織的存廢。與其維持這樣一個名不達意、組織散漫又功能不彰、形同「殭屍」的學會,我們何不如促其早日收攤,或更另起爐灶?

參考資料

《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嚴家淦總統文物。任總統時:致詞稿(四)》

《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嚴家淦總統文物。卸任總統後:斐陶斐榮譽學會資料》。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