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22)年九合一選舉引發一連串學術論文抄襲事件,社會大眾才意識到學術倫理的問題有多麼嚴重。為了亡羊補牢,有些大專校院開始規定碩博士論文需要經過系統論文相似度比對才能離校;教育部也在今年編列二千五百萬的預算與國家圖書館合作,委託臺灣師範大學建置「全國學位論文比對系統」,預計五月免費開放全國大專校院使用。
除了上述用科技的方法來檢查論文是否相似、有無抄襲外,要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一再發生?有專家學者提出一些改善建議,像是比照有些國外大學的做法,將碩士學位區隔成「學術型碩士學位」與「實務型碩士學位」;也有人認為應該在學位證書上加註「在職專班」,與碩士班有所分別。
一月初正逢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例行性的舉辦,公私立大學及科技大學的校院協進會(四大校院協進會),對於論文抄襲案各校處置不一的情形提出看法,並在會中共同提案設立常設的審定委員會,委託專業調查。其他相關建議還包括:學位論文應以公開為原則、以專業實務報告替代學位論文等。教育部表示,將找這四大校院協進會與法制單位進一步研議,訂出專業實務報告的參考格式規範。
在民進黨方面,為了檢討九合一敗選原因,重建候選人及黨的形象,副總統賴清德接任民進黨主席時,宣示要徹底解決學倫問題。民進黨中執會在二月初通過提案,未來參加總統、立委初選者,必須簽署「學位論文學術倫理聲明書」,並且交由審查小組進行相似度的比對。
看起來整個學術界乃至政黨,似乎想要解決論文抄襲問題,但論文僅僅是抄襲這麼單純嗎?恐怕比大家想像的還要複雜。
去年底,《天下雜誌》針對論文一直以來有代寫的傳聞做深度報導,臥底調查追蹤論文代寫產業的過程及訪問論文寫手。赫然發現,接案的源頭竟是教授自組的小型代寫鏈!報導上寫說:所接觸的兩家業者,不但有客服在Line上做即時的報價,他們的官網還宣稱由國立大學碩博士來代寫、教授當顧問,儼然是完整的產業。
論文代寫的事從以前就有傳聞,卻始終無法糾舉出來,可見供應和需求兩端是非常緊密的依存關係。為何這種代寫服務能持續?原因就是市場需求不斷!想進修碩博班者,有相當多數是為了謀職、晉級加薪、增廣人脈,大量的需求就因而產生。雖不能說委託論文代寫都是碩專班學生,但光從碩專班學生人數逐年成長,2006年以後學生人數都超過五萬以上來看,這些學生大部分白天都有工作,甚至有些讀EMBA的學生還是大企業老闆、民意代表、媒體名嘴等,他們有時間上課?有時間寫論文嗎?同樣在一般碩士班也有類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