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悲傷博士中小學代課,私校教師該早尋出路

2023-11-04 07:30

? 人氣

私校退場後只有3成教師能靠官方安排轉職。圖為嘉縣稻江管理學院(圖/維基百科)

私校退場後只有3成教師能靠官方安排轉職。圖為嘉縣稻江管理學院(圖/維基百科)

近日有幾個與高教相關訊息,不意外的是:都不是什麼好消息。一個是大學退場後的教師,最後只能到中小學當代課老師;一個是老牌私校世新大學,傳出中文系要停招消息。這些消息對各私校、教師,都該有相當值得省思的面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從107至111學年有6所私立大專校院停辦,共270位教職員面臨失業,教育部平台協助80人、約3成轉職成功。而因學校停辦失業的教師中,一部份西進到中國的高教體系任教,一部份在國內擔任「專案教師」,另外也有部份乾脆到中小學擔任代課老師,少數轉進業界。

高教體系有2大重要:一個是作研究,一個是教學,每個學校、系所、甚至個別教師們,或許偏重的重點不一樣,有些是研究型為主、有些以教學擅長,但無論如何,必然是2者兼備。合理預期(或假設)這些原本的私校教師們,在教學熱忱之外、也有研究的興趣。

從這2點看,除了西進中國的大專院校找到教職者,猶有可能教學與研究兼備外,其它去路都不是那麼理想:進業界無論擔任什麼工作,絕對是離開教學了,或許連研究都不再碰觸;國內其它大學的「專案教師」工作,雖然看似同時維持教學與研究,但專案教師畢竟是「編制外教學人員」工作穩定度與長期展望也有疑慮。

至於中小學代課老師職務,雖然維繫教學工作,但研究這部份已幾乎沒有了,授課對象年紀的不同也讓教學工作迴異過往,更且代課老師在工作穩定度方面亦不佳。從更世俗、或是教育投資的觀點看,博士生去中小學當代課老師當然是「大材小用」;更且帶中小學生與大學生是非常不一樣,「大材小用」之餘,博士生還未必能作得比現有教師更稱職哩。

從個別私校教師的立場與觀點看,看到這種結果,應該是「點滴心頭」,最佳的去處,很可能還是能繼續在原先的私校全教職。但現實情勢則不允許,原因是眾所皆知的少子化,每年新生兒一直變少,已持續近30年,且近年不但未見緩和、止跌,甚至進一步探底。

戰後嬰兒潮時代每年新生兒有40萬左右,少子化時代開始後先跌到30多萬、再下到20幾萬,雖然偶爾見到20萬出頭的數字,但「2字頭」己越來越稀有,近10年更是從19、18、17、16、15萬崩跌到去年的13.8萬人;但「悲劇」尚未結束,今年前3季新生兒人日只有9.9萬多,連10萬都不到,今年全年新生兒人數很可能低於去年的13.8萬人。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就是近年台灣新生兒人數最佳寫照,台灣高教體系中私校的倒閉、或直接說私校教師們的失業,根本原因在此。很明顯,台灣的少子化越來越嚴重,即使現在止跌也不會大幅反彈。今日只有13萬多新生兒對高教的影響會在日後反應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