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的話不能照單全收,特别是出自他們自己口中的話語。就算務實如柯P,我們也必須實際檢驗他的所作所為,看看他到底是一個務實主義者,還是一個投機份子?這兩者之間的分野,有時只是一線之隔,或一念之間。
在政治領域裏,一個辨别投機份子的簡單方法是,政客是否利用自身力量或地位,並為個人權勢,往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就是說,投機政客為獲取個人最大利益或達致某種政治目地,因時因地制宜,棄政治責任和倫理道義於不顧,前後或裏外不一致,而有不同的說詞及操作。
從柯文哲在2017年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的表現看,他是一個務實主義者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投機份子,分辨起來,就不是他說了算的單一命題。我們只要仔細比對柯文哲的中英文閉幕式致詞,就不難察覺他已經被中國的壓力馴服。他的中文致詞提到11次「台灣」,英文版本卻只有一個地理名詞northern Taiwan(北台灣,而非完整的台灣)。
換句話說,因為内外有别,柯文哲的政治盤算也就差别很大。他以「台灣」用語討好國内對「中華台北」(其實是中國的台北)的不満;對外,他用「我們」或台北輕輕帶過,即使中文提到「2300萬台灣人民」,在英文裏,從頭到尾,卻看不到台灣或台灣人的稱呼和尊嚴。他顯然呼應了國際大學運動總會會長Oleg Matytsin的話語,後者根本不提台灣或台灣人民。在自己的國土上,柯文哲畏首畏尾,投鼠忌器,這是務實,還是投機?類似的例子,俯拾皆是。由這個角度看,柯文哲缺的是政治人物應有的信仰倫理與責任倫理(雖泰山崩於前,猶面不改色)。
在政治上,務實主義者就一定不會出錯,毫無可議之處?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去逝前後,不論是新聞界或學術界,西方都認為他是一個務實主義者,甚至是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一個新自由主義者。他的務實理論很簡單,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可是,除了中共和中國人外,很少人會否認鄧小平是個獨夫與屠夫,手上沾満六四天安門屠城的鮮血。
柯文哲當然不是鄧小平,不幸的是,他的「兩岸一家親」無疑包括了後者的神主牌。
本文兩個段落改寫自「中華台北市長——被馴服的柯文哲」(《風傳媒》,2017年9月3日)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約聘専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