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朝為官先後被貶,世無斯人誰與遊:《遇見蘇東坡是因緣》選摘(2)

2024-07-13 05:10

? 人氣

紹聖4年2月,噩運再次襲來,蘇轍也被流放到嶺南,雷州安置。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兄弟倆同在嶺南,離得稍微近了些。然而老天弄人,新黨不願他們兄弟連枝,竟將蘇軾放逐到海外——海南島儋州。在北宋,流放海南僅次於直接付諸絞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5月,蘇軾在貶謫的路上聽到蘇轍貶雷州的消息,派人騎快馬給蘇轍送信,約在藤州等候,期盼二人能見上最後一面。

這次相見屬蘇軾聽到消息後臨時動議,他們各赴險地,卻仍然感到意外之喜。蘇軾最擔心蘇轍經受不住政治打擊,但看到蘇轍白鬚紅頰,便放心多了。吃飯時,他們買湯餅進食。嶺南人不常吃湯餅,口味遠不如中原。蘇轍難以下嚥,蘇軾卻早已習慣了,三口兩口吃完,打趣說:「你還要細嚼慢嚥嗎?」為了寬慰蘇轍,蘇軾作詩:「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遙相望。」雷州在瓊州海峽北岸,與海南遙遙相望。即便在最惡劣的環境裡,蘇軾也能找到不悲傷的理由。

兄弟倆同吃同住,邊走邊聊,戀戀不捨,盡量拖延行程,6月初五才到雷州。蘇轍執意送蘇軾到海濱。是夜,蘇軾痔瘡發作,徹夜疼痛不能入眠。蘇轍在一旁照料兄長,為他誦讀陶淵明〈止酒〉詩,勸他戒酒。

此後雖海峽兩隔,兄弟倆仍書信不斷。這是他們保持了一生的習慣,只要分隔兩地,定然互通音訊。蘇軾經常遙控指導弟弟怎樣適應海濱生活,勸他入鄉隨俗,從鄉野粗鄙中找到生存的樂趣。元符元年(1098)2月20日,蘇轍60歲壽,蘇軾沒有禮物可送,便親手為他製作了一根黃花梨木手杖,在窮厄之中顯得彌足珍貴。

宋徽宗即位後,大赦元祐黨人,蘇轍定居潁昌,並邀請蘇軾同居於此。蘇軾考慮到蘇轍家境並不寬裕,決定不與蘇轍同住。但蘇轍一再託人來勸,蘇軾只好答應了下來。就在他們即將實現「夜雨對床」夙願時,朝中再度風雨飄搖,宋徽宗開始厭惡元祐黨人了。蘇軾唯恐再受政治牽連,不願靠近京師,最終決定定居常州,然而不久竟然病逝。

最後的時光裡,蘇軾念念不忘蘇轍,說:「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

蘇軾逝後,蘇轍主持將蘇軾安葬於郟城縣。墓地附近有座小山,酷似峨眉,讓兄弟倆有魂歸故里的感覺。蘇軾生前與蘇轍商議,由蘇轍買下這塊地,他們百年後都葬在這裡。

蘇轍在潁昌閉門謝客,專心著書,絕口不談時事,號「潁濱遺老」。他常常懷念與蘇軾在一起的點點滴滴,迎西風而望黃昏:

歸去來兮,世無斯人誰與遊?

政和2年(1112),蘇軾去世11年後,蘇轍也走完了人生旅程,葬在蘇軾墓旁。

蘇軾、蘇轍雖為兄弟,但親如一人,屬於同一個命運共同體。他們政治觀相同,人生觀接近,文采相當,同氣連枝,並驅而馳;他們生不逢時,命運隨著黨爭起起伏伏,同進共退,榮辱與共;他們人不分彼此,財不分你我,居則對床同臥,分則魚書雁信,兄友弟恭到這般親密,古今無兩。

《遇見東坡是因緣》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遇見東坡是因緣》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郭瑞祥,著名文史作家,專注於古典文化和歷史創作。本文選自作者新作《遇見東坡,是因緣:有趣的靈魂吸引有趣的人》(附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拉頁∕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