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楊儒賓教授取得「中研院院士」談起 中國哲學如何被肯定

2024-07-10 06:10

? 人氣

楊儒賓教授的研究雖然以中國哲學為主,但背後有自己的強烈政治關懷和政治傾向,既不討好中國大陸(《1949禮讚》與《思考中華民國》被中國大陸列為禁書),亦不討好台灣人。然而,楊儒賓教授的擇善固執最後得到台灣學術界的最高肯定,可以說,台灣學術界通過對新儒家學者的認同,顯示出多元開放的風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楊儒賓教授作為新儒家的傳承人: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作為他的學生,其實很難書寫自己的老師。第一次遇到楊老師,是2012年老師到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擔任交換教授。楊老師當時在哲學系的大學部開了《思與詩》一課,談哲學與文學的關係。中大的哲學系傳統,比較重視訓練學生的哲學概念、哲學分析那一塊,而「文學」則是安置於「中國文學系」那邊,少談跟中國儒家的《詩經》、《左傳》和有關中國儒家的詩詞等等。當時我在選擇大學主修領域的時候,在中國文學與中國哲學之間猶疑了很久,以我自己個人的性情可能更接近於中國文學,但因為當時香港中學的教育制度,文科生從中四就可以修讀「中國文學科」(不同於「中國語文科」)直到高考。當時我已讀了四年的「中國文學」,覺得自己對中國文學有基礎了解(當然還是停留於表面),但哲學還是比較難以進入,不是只依靠自己閱讀就能理解,所以最後選擇了「哲學系」,副修「中文系」。

還記得楊老師在課上第一堂談的好像是《中庸》某一節「天命之謂性」,因為我們在高中文學科時已讀過,課堂結束後,我和幾個同學一起離開,其中一個女同學口不擇言說,「剛剛教的東西好像太簡單。」我突然看到楊老師就站在我們身後,面露尷尬,我猜到老師大概聽得懂廣東話,我也瞬間尷尬起來,就說,快點走吧。那個時候,我的國語非常糟糕,大概只能聽懂十分之三,發音較接近廣東話的部分。老師談到「屈原」,我還問旁邊的男同學「屈原是誰?」他用廣東話告訴我。課堂內容現在也忘了很多,記得老師非常喜歡屈原跟陶淵明,他說一個優秀的詩人也是優秀的哲學家。這句話很打動我,因為以前我閱讀的米蘭.昆德拉、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的文學作品,覺得他們的思想高度不低於很多哲學家,只是他們寫作的方式跟「哲學」寫作方式不同吧!

正經的內容不太記得,反而記得他提起蘇格拉底的太太。他說:「蘇格拉底的太太被人寫成『潑婦』,整天罵做哲學的蘇格拉底。我有一個女生朋友跟我說,她先生都不回家,在外面一直跟人談哲學。你說,如果一個先生不回家,他太太會怎樣?」聽到的當下,我突然覺得,老師雖然是男性,也到中年,還可以從女性角度去出發,很開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