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楊儒賓教授取得「中研院院士」談起 中國哲學如何被肯定

2024-07-10 06:10

? 人氣

又有一次,楊老師談到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歸去來兮。楊老師很欣賞陶淵明,但也說「陶淵明在詩文埋怨自己太太不理解自己的理想,但想想看,你不做官,太太要跟著你一起下田,多辛苦,難道不可以抱怨嗎?」聽到時,我笑了出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在中大哲學系,也有一位在台灣出生的教授何秀煌老師。何秀煌老師,跟勞思光先生、劉述先先生是同輩,曾經連續兩任當選為文學院院長,當年的中大文學院院長不是學校指定,而是所有教授一人一票選出來。何秀煌老師的學術人格,我也深為敬重,他待學生寬容,但律己甚嚴。他年輕時從事邏輯、分析的哲學領域,晚年走向「教育哲學」,不重理論,而在於以個人人格感化學生。在何秀煌老師的「哲學日記」課堂上,他給我們的筆記都是自己親自書寫,交給助教影印,派發給我們。他的筆記多是有關社會、做人做事的問題,常要我們分組討論。有時,我們亦會走出教室,坐在聯合書院的草地上討論問題。我們每天都要寫「哲學日記」,老師每星期會親自批改。何秀煌老師常批評做哲學的男性自我中心、自負,常常為辯而辯,不是為了討論問題,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優越。他也直言不少讀哲學的男生,用「哲學」來追求女生,在女生面前侃侃而談基本的哲學知識,非本科的女生聽來就覺得很厲害,對他們很敬佩。何秀煌老師說過一句,「讀哲學讀得最成功的,是其他人不知道你是讀哲學。」這句話,我一直放在心裡。

當時,自己偶爾還會寫一些零星的散文、小說,也會放在自己的哲學日記本,給何秀煌老師看,他會閱讀後加以評論,亦鼓勵我既然有寫作的才能,就繼續寫,不要放棄。但後來,因為某些緣故,我沒有再寫散文、小說。修讀楊儒賓老師的課,最後要交一份期末報告,當時的報告還在,有他親自用紅筆書寫的評語:「本篇報告析理細密,獨抒己見,作者對文字的感受能力甚強,對哲學議題的分寸也掌握的住,善加發揮,他日是有成就。勉之!勉之!」記得他把報告交給我時,他說「你要考研究所。」他還有請我們幾個報告寫得不錯的同學,在中大餐廳吃飯。當然,現在看來這份期末報告,根本是「天馬行空」,亂寫一堆,哪有好。不過是大學生那時,比較多個人感受。但因為老師的鼓勵非常觸動我,一直保留著這份報告。

大學畢業後,因為各種因素,沒有考上中大中文系的研究所。後來,楊老師就建議我來台灣清華就讀。當時,香港人對台灣知之甚少,其他朋友聽到,還問「清華不是在中國大陸嗎?」近幾年,因為多了香港人移民台灣,香港才對台灣了解比較多。我那時舉棋不定,所以跟楊老師相約暑假到台拜訪他,跟他請教來台就讀的事情。當時,我跟朋友Y一起去台灣,楊老師幫我們在台北訂了頭兩天的旅館,費用他付了。老師約我們在紫藤廬吃午飯。午飯過後,他跟我們說,待會他要開會,你們先到外面逛逛,傍晚五點,再到紫藤廬來找他。到了約見的時間,我和Y等到五點半,當時手機還沒像現在那麼先進,我對台灣的街道也不熟悉,心想會不會我們聽錯了地點和時間,焦急起來。問了紫藤廬的一位服務生,他說楊老師好像在裡面一間房間,不知為什麼,我們沒有多想什麼,就去到那房間,把門直接打開。門一開,我看到楊老師坐在席上,還有其他不同人(教授),大家同一時間抬頭,看著我們。我非常尷尬,又把門關起來。楊老師走出來,客氣的說,再等一下,我之後去找你們。他完全沒有生氣,語氣非常溫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