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為專文:從中立到中立台灣的兩岸思考與一個方案(上)

2024-07-29 07:10

? 人氣

總之,R&L 所討論的廣義中立,認為不一定需是主權國,也可以是地域中立。但卻都要有國際的承認,特別還要有武裝,否則即使有國際承認的主權中立國也無用,如在越戰時代的柬埔塞、寮國等宣稱中立,雖然得到某種國際承認,但因武力太弱,後來仍然被北越借道、又遭美國轟炸。所以呂、施等人也都特別強調武裝中立(armed neutrality)。但R&L這個說法,也有些問題。如是否一定要有國際承認?呂所強調的東亞南韓、台灣、菲律賓需要彼此肯定中立的可能,但施正鋒(2015)則存疑,另外還可參考早年海牙會議的Rules of War。甚至,是否一定要武裝的中立,似乎都可以討論。後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二戰時的瑞士,這也是台灣許多嚮往中立的目標,包括呂秀蓮,所謂「東方的瑞士」。但瑞士在二戰時能夠逃過德國的侵略,根據Newille Wylie較新的研究與出土資料,其實武裝中立瑞士的計畫扮演的角色很小(即所謂的Reduit Strategy),而且問題也很多,真正理由反而更在於瑞士積極與德國的互動與外交、經濟策略所致。一方面是德國當年希望吸引Vichy 法國,故不好對中立國瑞士過於敵意,而後來則是瑞士也作了許多支持德國經濟、還有幫助德國與義大利二軸心國連結經濟動脈的作法。反之,即使如二戰時的丹麥,幾乎沒有武裝,但藉著外交與經濟政策,在德國與英國等盟國間取得平衡,即使1940年四月被德軍佔領,失去國家主權,但德國仍允許丹麥保持中立與民主體制,讓政府照常運作,是所謂的neo-neutrality。雖然後來1943年因為丹麥民間反抗,導致德國在丹麥進行戒嚴,但丹麥政府仍然勉強運作到1945德國戰敗為止。我們知道,丹麥也是歐洲二戰時期因戰爭致死人數最少的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R&L進一步把他們的觀點,轉移來談「台灣的中立」(2020, ch.9),並以台灣內部已經有社會運動(呂秀蓮)在推動為例。台灣雖不是聯合國的成員,但不是成員,中立國也可以扮演很大的國際角色,如2002以前的瑞士(之後加入聯合國)。R&L談台灣的中立,強調台灣該儘量避免與中國爭執無解的主權問題,把主權議題藏起來,而以地域中立的角度來與中國進行協商。但R&L是否就認為台灣就乾脆放棄主權(無論是中華民國主權或某種台灣主權),而宣稱成為一個中立的地域,他們則猶疑不定。然而即使以「地域中立」為主軸,來與中國及美國協商,關鍵在於為何美國、中國會有興趣或同意。

這也是R&L一文採用一般歐美自由派政治立場的弱點。他們認為如果台灣中立,中國不會覺得不好,因為台灣仍然在中國有很大的商業投資與連通,何況台灣還可以作為中國聯通歐美文化的窗口,成為一個中國的東方瑞士(p.202)。而美國也不會覺得有何不好,台灣仍然是美國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一員,不會讓中國以台灣作為太平洋的前進基地,也仍然會購買美國防禦性的武器,也不會影響到美日、美菲的關係。但是這樣子說,中國會接受嗎?固然台灣在大陸的投資是中國綁著台灣的一條線,但是讓台灣繼續維持美國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之一,這在東亞的地緣政治下,是有點太天真了。更何況為何中國就輕易地放棄把台灣作為進入太平洋的前進基地,如東台灣的花蓮港?以及還有這些年來為何中美一直糾纏爭吵美國賣武器給台灣的問題,中國一直認為美國違反了中美三公報等等。或許,這是為什麼受R&L影響的呂秀蓮,她的台灣中立國想法,雖然號稱說超越統獨,但卻仍然與過去的台美政經利益關係如此接近的原因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