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深耕或萌芽?計畫名實內外有別,何談精準

2024-09-16 05:50

? 人氣

教育部高教深根計畫網頁中英譯版本相去甚遠,不只不夠精準,更暴露主管機關在雙語教育上的認識不足。(資料照,陳昱凱攝)

教育部高教深根計畫網頁中英譯版本相去甚遠,不只不夠精準,更暴露主管機關在雙語教育上的認識不足。(資料照,陳昱凱攝)

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簡稱高教深耕計畫)於2017年7月,接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邁向頂尖大學」、「發展典範科大」等計畫登場,與這些計畫單一標的性質不同的,高教深耕計畫幾乎涵蓋高等教育所有面向,且一如往常地,引導著國內大學校院的辦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該計畫第一期的五年在2022年結束後,於2023年進入第二期的五年,現在到了第二年,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應該逐漸關切該計畫是否能達成其所揭櫫的「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發展」和「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的任務。

根據教育部的英文網頁(2023.12.19),高教深耕計畫的英譯版顯示為「Higher Education Sprout Project :Sustained progress and rise of universities in Taiwan」,中文直譯為「高等教育萌芽計畫:臺灣(的)大學之持續進步和提升」,把副標題每個英文單字第一個字母擷取出來,拼成「SPROUT」(萌芽)。在教育部「Education in Taiwan 2019-2020」年報高等教育篇中也是用同樣的表現方式,但副標題變成主標題,沒有高等教育字樣,成為「Sustained Progress and Rise of Universities in Taiwan(the SPROUT Project)」,直譯為「臺灣(的)大學之持續進步和提升(萌芽計畫)」。

將臺灣高教深耕計畫訴求的「持續進步和提升」的英文字首擷取出來,拼成計畫名稱的英文版,並無不可,國內外亦常見某種方案名稱,用其各個英文單字字首拼成另一個單字的文字手法,如雙語教學模式的「FERTILE」(沃土模式)。但高教深耕計畫英文版,運用藏頭字母拼字轉譯的結果,計畫中關鍵字中文「深耕」,英文變成了「萌芽」。同一個計畫出現了中英文差異很大的版本。

深耕變萌芽不僅是名稱不同,含意也有差異。在農耕操作上,應為先翻土深耕,然後播下種子,然後等待種子萌芽。根據《教育部辭典簡編本》解釋,「深耕」謂之「為有利於作物生長,而作深約20公分以上的翻耕土壤工作」;「萌芽」謂之「草木初生,比喻事物開始進行、活動」(2021)。顯然在農序上和語意上,是深耕在前,萌芽在後。

再從高教深耕計畫的重要子計畫「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USR計畫)探究,教育部指出,高教深耕計畫第一期裡的USR計畫第一期(2018-2019),分成「種子型、萌芽型、深耕型」;USR計畫第二期(2020-2022),分成大學特色和國際連結兩類,每類下再分成「萌芽型」和「深耕型」;USR計畫第三期(2023-2024)則屬於高教深耕計畫第二期,分成大學特色和永續發展兩類,大學特色類之下分成「萌芽型」和「深耕型」。另依據教育部「USR計畫Q&A」,USR計畫區分為種子型計畫(A類)、萌芽型計畫(B類)、深耕型計畫(C類),種子型計畫內容屬於「問題界定和概念發想階段」,萌芽型計畫內容屬於「問題解決方案試行、概念驗證及發展階段」,深耕型計畫內容屬於「規模擴大和模式推廣階段」。故包括在高教深耕計畫中的USR計畫,其進程順序為種子→萌芽→深耕。顯而易見,深耕階段的內容當較萌芽階段來得深入且廣泛,代表著整個計畫的統整和跨領域功能運作已臻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