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3歲男孩戴髮夾上學,台籍教師問:是誰幫他戴的?窺見台德兩國性別教育的差異

2017-11-01 06:20

? 人氣

約莫從兩個月前的某一天,班上三歲的亞尼,開始會在短短的褐髮上戴著髮飾。一開始我沒特別留意,還以為是午覺睡醒其他德國幼教師替他戴上的,因為午休時間結束,我們在幫班上小女孩梳整頭髮時,會讓她們選喜歡的髮夾戴上,偶爾幾個男孩會好奇圍過來看,我們也會問他們也想戴嗎?不過,不管他們說要還是不要,通常沒2分鐘就想拿下來了,就像是已過季的潮流,熱度消退後發現不是那麼適合自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亞尼卻喜歡上了戴髮飾,花樣也很多元,有緞帶蝴蝶結,也有小女生必敗的Hello Kitty, 他一連戴了兩三天後,我忍不住問了同事:「這小花髮夾是亞尼帶來的嗎?還是妳們幫他戴上的?」

德國幼教師米拉若無其事地回我說「是他的。他這幾天都一早就帶著髮夾來上幼兒園。」我聽了沒有再追問,點點頭說「okay,cool! ],心裡想的是,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問的必要。

我們常常說的是,要讓孩子探索,找自己,做自己,愛自己。但成長過程中,卻往往充滿太多扭曲的刻板印象,男生玩汽車,女生玩娃娃,男生不要那麼愛哭,女生最好要端莊嫺熟點,不要那麼好強,對性別角色如此狹隘的看法,其實對任何人都沒有益處。(延伸閱讀:為何男生不能打毛線?

main
別把扭曲的性別刻板印象,傳到下一代。(圖/作者提供

是什麼原因,到了今天,我看到小男孩戴著小花髮夾來上課,還直覺會想到是不是德國老師幫他戴上,忘了拿下來?是的,為什麼要拿下來呢?如果孩子喜歡的自我樣貌,和大人心裡的認知有所落差,我們能否學會尊重並且接受他的「不一樣」,而不是直覺認定那是個必須被修正的錯誤。(延伸閱讀:許多醫師把同志當作一種「疾病」來對待

在德國幼兒園工作後,相較之下有很多『空閒時間』觀察孩子,有個發現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在幼兒園時期,特別是三、四歲前的孩子,其實什麼都玩,2歲的瑪雅超級愛玩火車組合,常常一拼起火車軌道就能玩上一下午,3歲的小男生米藍喜歡玩嬰兒娃娃,會幫娃娃換衣服換尿布!

至少在這個時期,我真的看不出來,有什麼女生或男生限定的玩具。但仔細想一想,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在知道孩子性別之後,為孩子佈置的房間,添購的衣服玩具,甚至安排的課外活動,常不自覺侷限在自身對男女性別的既定框架裡?

孩子身處的世界,其實很難不受社會上性別符碼的影響,於是慢慢的,男生學到最好不要玩娃娃免得被笑,小女生們則一步一步漫舞旋轉,進入城堡和公主的粉紅泡泡世界裡。

我問亞尼他是男生還是女生時,他說他是男生,他還告訴我說萬聖節他要打扮成一隻恐龍,但我不知道他會不會也戴上他的小花髮夾。

或許,小花髮夾跟恐龍中間,不是非要存在一條分隔線。

我不是要鼓勵小男生都來戴小花髮夾,不過,我希望,在不傷害不妨礙他人的大原則下,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大方地呈現自己最喜歡的樣貌,接受自己的不同情緒和面向,不需覺得軟弱或有壓力。

我們的責任是愛孩子,不是改變他。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臉書
責任編輯/蔡昀暻

喜歡這篇文章嗎?

莊琳君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