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在生活中發現發音和中文相似的英文單字,例如 lychee、chow mein 等美食都是有名的案例。這些英文之所以和中文發音如此相似,正是因為它們的單字來源為中文字。今天就和 VoiceTube 一起認識幾個字源為中文的食物英文吧!
在語言發展的歷史中,隨著文化交流,語言會把從別的語言借來(borrow)的辭彙,吸收為自身的一部分,成為所謂的「外來語」(loanword),以最貼近日常生活的食物來說,中文裡的漢堡(hamburger)、披薩(pizza)、可樂(cola)都是常見的例子。
而英文的食物名稱中也有許多直接音譯(transliterate)或仿譯(calque)中文的字彙,今天就和 VoiceTube 一起來看看,哪些我們平時熟悉的食物字詞也在英文中被使用吧!
1.Bok Choy 白菜
原產於中國的小白菜是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不論是清炒或是當成煮泡麵時的配角都深受喜愛,而在英文中會將小白菜、青江菜、奶油白菜這類不會結球的白菜,英文方面借用了粵語(Cantonese)的發音,稱作「bok choy」、 「pak choi」 或是 「pok choi」。至於會結球的大白菜、山東白菜等,則稱作「napa cabbage」。
2.Chow mein 炒麵
美國加州在1848年發現大量金礦,開啟了一波淘金潮(California Gold Rush),更吸引了海外各地,包含華人在內的勞工(laborer)們到美國參與採礦(mining)。這波的海外交流也使得炒麵等粵式飲食文化,隨著中國廣東省台山市地區的移民一同被帶進美國。然而,根據研究顯示,源自台山話的 chow mein 一詞,要一直到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之間才正式在英文中出現。
3.Lychee 荔枝
酸甜的水果荔枝在英文中稱作lychee 、lichee或是lichi,根據記載,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而荔枝的相關知識,最早是於16世紀中晚期透過造訪中國的歐洲冒險家、傳教士等傳回歐洲。西班牙傳教士門多薩在其著作《中華大帝國史》中,更說荔枝「味道甚好,多食不會傷身」。
4.Siu Mai 燒賣
港式飲茶中常見的燒賣,英文名稱shumai音譯自粵語,在劍橋辭典中的解釋是「在一小張麵皮中填滿肉或魚後蒸煮的中、日式餃類」。不過燒賣一詞的來源其實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是中文的燒賣借用自蒙古語,為「沒有冷卻」的意思,推測是因為這種食物蒸好後得趁熱吃才會得名。因此,根據這項說法,燒賣在中文裡也屬於外來語借用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