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李遠哲日前在一場公開活動中,直言「2050年零排碳是不可能的 」,政府是在騙自己,而年輕人都被騙了,衡諸現實,這番話算是「一錘定音」,所謂的2050零碳排承諾正顯得越來越不現實。
而且,也不必太過抱怨、甚至指責蔡政府,因為看起來,說謊、亂開支票的政府比比皆是,沒有誰比較低劣或高尚問題。
李遠哲說,各國都提出的2050年零排碳、地球溫度上升不超過1.5度的目標,「但是零排放是不可能的」,因為說要零碳排、但卻又一直追求經濟成長,一直未從製造、生產、消費方面努力作改變,這樣無法改變暖化問題。他說:政治家說會帶下一代愈走愈好,其實是愈走愈壞,只是壞得比較慢,他想老實地告訴年輕朋友「我們都被騙了」。這番話不論所指是台灣或是其它國家,都算是「一體適用」
從2015年全球195國簽署「巴黎協定」開始,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而推動的「減碳」,就成為環保(甚至企業界)的主流意識,也是各國少有的全球共識;而且,提出的目標一個比一個「崇高」、激進:有了巴黎協定的承諾還不夠,幾個先進國家鑑於燃煤排放嚴重而組成「去煤化」集團,要讓發電完全「脫煤」,2016年比利時先達到發電無煤化、2019年英國(一度)達成發電無煤化,號稱140年來首次全國無煤日,讓政界與環保界都「額手稱慶」,隔年奧地利也達成….。
依照當時對外的承諾,2025年時歐洲有9國實現無煤化;而且,先進國家不僅本國要實施無煤,甚至要強迫落後國家也要無煤,這個企圖就是讓中國承諾不再對外輸出煤電廠計劃。
而除了無煤化、以氣代煤外,「零碳排」承諾也是近幾年全球「最流行」的政府承諾,大部份國家都以2050年零碳排為目標,中國承諾2060年達成碳中和(與零碳排定義不同)目標、印度承諾2070年零碳排,中印還因為承諾時間較晚而為環保人士指責。
不過,現在都沒太大差別了,因為每個國家跳票、無法達成零碳排的機率都大幅增加,歐洲國家原本就因為以氣代煤等因素,導致天然氣價格飆漲而影響減碳進程,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更讓歐洲國家不再提減碳,關切的核心只有能源供應的國家安全,許多國家增加燃煤使用、甚至連退役的煤電廠都拉出來重啟發電。
美國的情況相同,拜登政府上台後,確實不同於前任川普,拜登宣稱要「從石油轉型」、大力支持綠色與再生能源,但在俄烏戰爭後就改變政策,在國內鼓勵石化燃料的生產,並與歐盟達成一項協議,保證對美國化石燃料的新長期需求「至少」能持續到2030年;而美國對歐出口的天然氣增加數倍之多,也開始在墨西哥灣沿岸興建新的液化天然氣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