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二次元」的中國發展史─異乎傳統文藝的一種「輕反抗」(上)

2024-07-13 05:50

? 人氣

2000年代現象級的輕小說與動畫《涼宮春日的憂鬱》。(圖:作者取自vod-matome)

2000年代現象級的輕小說與動畫《涼宮春日的憂鬱》。(圖:作者取自vod-matome)

神州大地關鍵詞,光怪陸離漲新知。本集介紹「二次元」這個名堂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史,以及它最大的吸引力兼缺陷之所在──它是一種「靈魂按摩」,一種對於現實的「輕反抗」,可以輕鬆參與、輕鬆過把癮的反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次元」,台灣以前比較習慣的說法是「ACG」,就是日本出產的,或者日式風格的動畫anime、漫畫comic、遊戲game的合稱,這來源其實只是90年代一個BBS的討論板名;約定俗成以後,也有人再加上一個「N」,就是小說novel。但當然,並不是所有日式A、C、G、N都能算在「二次元」這個集合裡。例如你說《小叮噹》《七龍珠》這種國民級作品算不算「二次元」?它無疑算是ACG,但又不太算「二次元」,它太紅了。《島耕作》系列之類商業題材或《聖堂教父》那種黑道加政治題材的作品呢?也不算,太現實了。

那麼什麼才比較會被認為是「二次元」?有什麼代表作品?

一個籠統的關鍵字是「宅」,otaku,沉浸其中鑽得很深的,或者堅持自己愛好,不管這與主流社會價值觀有何出入的。

在這個概念之下,它也如同各種形式的藝術,可以分出「嚴肅」的一面和「爽」的一面。「嚴肅」,serious,可以是想認真探討什麼議題,或者探索各種新的可能,或者與傳統對話;我們也可以換個詞用「硬核」,hardcore或者就用「硬」來形容。「爽」的一面,就是面向市場,做群眾喜聞樂見的東西,當然除了「爽」以外,也可以是溫馨、搞笑等等,再換個概括性比較大的詞,大概就是「軟」。

下面就讓我來舉一硬一軟兩個例子。

在1997年以前,「二次元」的公式大概是:「少年遇到了少女,然後拯救世界」,反過來也可以;其他種性別、性向組合也可以,背景則現實或奇幻都可以。而在1997年,出現了一部劃時代的、對往後「二次元」這個概念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代表作:《新世紀福音戰士》,簡稱《EVA》。它為這個公式再加了一條:「關注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問題」,而這關注,絕對不能是自上而下的說教,而是要「感同身受」,和那些人、那些問題站在一起的;這裡所說的「青少年」,也不限於青少年,它也可以包括不想長大的成年人、在大人世界裡太苦悶的成年人,或者有興趣用青少年的殼來探討當下日本人精神困境、或整個現代文明困境的成年人。

例如《EVA》的劇情,乍看之下也是少年接到使命,要去駕駛大機器人,對抗滅世級的怪物來保衛人類,也遇到幾個少女隊友;但它和以往老套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少年很憂鬱,和父親關係很僵,偏偏父親就是指揮官。然後反派也不是單純的壞蛋,而是些扯上了一堆宗教和哲學概念的莫名其妙的東西。總之每個人都有一些心理問題,但事情偏偏就找到他們頭上來了。論者認為,這樣的角色和劇情,恰好對應了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特別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和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鐵放沙林毒氣這兩項大型天災人禍之後,日本人的迷茫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