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婚的習俗有其時代背景與社會因素,現在環境已大不相同,性別平權觀念逐漸透過政策普及,喪儀也有極大的改變。禮儀服務類的丙級學科測試試題已導入兩性平權觀念,考禮儀師的人如果答題時仍認為「出嫁的女兒不能祭拜娘家祖墳」、「訃聞排名順序男前女後」,大概很難當個「送行者」了。
數年前從報紙看到一則新聞,主角是我認識已久,但已許久未曾謀面的東華大學蕭教授,她頭戴黑色禮帽,身穿長袍,戴眼鏡,面露微笑,充滿自信。她之所以成為新聞人物,是因顛覆傳統,以女性身分成為彰化社頭斗山祠蕭家祭祖百年首位女主祭。未婚的蕭教授並且打造「女光永續」的牌匾,把母親和自己的全名送入祠堂,開風氣之先。
現代喪禮由女性主導的例子漸多,女兒捧斗的情形愈來愈普遍,家產分配不再女兒無份,未婚過世的女兒牌位在家供奉的情形也不少見。「娶香緣仔」的習俗慢慢消失,事實上,「香緣仔」關係並不易延續,經過兩、三代,雙方互不認識,不再來往的情形很普遍,再方面,現代婦女大概也不太同意丈夫另娶一個亡魂吧!不過,這種習俗畢竟流傳已久,許多不捨未婚女兒驟逝的父母,仍然期盼女兒有個歸宿,讓自己安心一些。
我一位未婚的姪女不久前因車禍喪生,家人悲慟萬分,不捨獨生女遭此橫劫的嫂嫂,念茲在茲的是女兒身後事。姪女有一位據說從幼稚園時代就認識的「男友」,已交往十幾年了,但我從未見過他,也許我在老家的時間跟他來的時間完全錯開!「男友」情有獨鍾,雖陰陽兩隔,仍主動表示欲與姪女舉行冥婚,家族長輩也多力表贊成。嫂嫂一直謹記著「男友」的好,她說女兒車禍喪生當下,他親自為她擦拭身體,清洗傷口,每天都來家裡幫忙打點後事,包括清查她的存款。肇事者來家裡捻香,向兄嫂下跪,他也以被害人「家屬」身分,向肇事者嗆聲,種種表現讓嫂嫂早已把他視為女婿了。
讓姪女有所歸屬的想法可以理解,但現代女性自主意識提高,即使想結婚,沒有理想對象也寧缺勿濫,在世者如此,未婚亡故的英靈地下有知,也未必答應找人「冥婚」。我對此極不贊同,橫加「阻撓」,堅信姪女都已經四十五歲了,如果她的「男友」可以託付終身,老早就跟他結婚或同居了。若要感謝「男友」的有情有義,可以其他方式報答,「男友」可常來家裡走動,安慰「女友」的父母──我的兄嫂,讓他們儘早脫離悲慟。
姪女的牌位終究供奉在家裡陪伴父母,沒有徒具形式的冥婚,姪女身後事也避免變得複雜。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