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北京宣言》後,分裂的巴勒斯坦走向何方?

2024-07-29 07:00

? 人氣

而這段過程中,以色列與國際捐助者也發揮了作用,也就是實踐所謂「西岸優先」策略:確保以阿巴斯為首、西方「可接受」的巴勒斯坦菁英繼續掌權,同時孤立哈馬斯令其衰弱。此後,西岸湧入數億美元,政府的官僚機構與安全部隊因此得以運作;加薩走廊則不僅得不到國際援助,還在以色列主導、埃及默許下,開始了漫長的不人道封鎖,成為地表最大露天集中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這次以色列的自作聰明還是沒有成功,「西岸優先」策略確實孤立了哈馬斯、限制了加薩發展,卻將哈馬斯推向伊朗這個以色列宿敵的懷抱,原本被用來走私食品、必需物資的隧道,開始成為走私武器的重要渠道。整體來說,美國、以色列與國際社會對哈馬斯的孤立,嚴重扭曲了巴勒斯坦治理,但加薩煉獄不僅沒能真正馴服哈馬斯,還製造出大批飢餓的巴勒斯坦人、有親族死於以軍槍下的憤怒靈魂、童年被死亡陰影繚繞的悲慘世代,最終還是鞏固了哈馬斯在加薩的統治。

而掌權後的哈馬斯基本上成了另一個法塔赫:帶著政治獨立的意識運作,在實質掌控的領土上進行統治,逮捕政治對手、取締反對黨派、控制或禁止與這些政黨有關的慈善機構和非政府組織(NGO),更換推動其議程的公務員、控制著自己的安全和警察部隊。雙方都致力於無限期執政,而不尋求實現和解。對法塔赫來說,和解等於結束自己在西岸的管理和安全壟斷,且可能導致國際援助支持不復存在;哈馬斯則已經在十餘年封鎖中累積豐富的執政與生存經驗,更擁有伊朗這個外援,自然很難接受法塔赫的控制與「招安」。

2024年7月24日,巴勒斯坦裔的美國聯邦眾議員特萊布(Rashida Tlaib)在納坦雅胡發表演說時舉著抗議標語:種族滅絕罪。(美聯社)
2024年7月24日,巴勒斯坦裔的美國聯邦眾議員特萊布(Rashida Tlaib)在納坦雅胡發表演說時舉著抗議標語:種族滅絕罪。(美聯社)

和解為什麼困難

當然,巴勒斯坦內部與國際不是沒有勸和雙方的努力,在2024年《北京宣言》之前,沙烏地、葉門、埃及、卡達、瑞士、阿聯酋也都曾試圖調解,最終還是功敗垂成。

雙方的第一次公開和解嘗試,是由巴勒斯坦的囚犯所推動。2006年5月,在1月大選後的山雨欲來中,來自法塔赫、哈馬斯、伊斯蘭聖戰組織、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DFLP)的巴勒斯坦囚犯們攜手合作,制定民族和解計畫,呼籲各派系團結攜手合作,實現巴勒斯坦真正建國,這一文書又稱《囚犯文件》(The Prisoners' Document)。但從後續發展來看,文件的初衷未能實現,因為法塔赫與哈馬斯立即在2007年爆發衝突、全面分裂。

接著登場的便是國際調解,首先是2007年由沙烏地促成的《麥加協議》(Mecca Agreement),時任沙烏地國王阿卜杜拉(King Abdullah Ben Abdul Aziz)親自斡旋,法塔赫、哈馬斯雙方的最高代表阿巴斯、哈尼亞也出席談判,各方最終簽署《麥加協議》,同意結束雙方的暴力衝突,並組建以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為代表、但有多元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但歷史發展證明了,協議最終沒能落實,關鍵原因有二:法塔赫與哈馬斯再度爆發衝突,且以色列與「四方機制」都拒絕承認《麥加協議》。

本篇文章共 9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0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