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北京宣言》後,分裂的巴勒斯坦走向何方?

2024-07-29 07:00

? 人氣

再來是2008年的《薩那宣言》(Sana'a Declaration)。這次調解由葉門斡旋,採納了《麥加協議》的架構,法塔赫與哈馬斯也確實達成共識,但宣言發布後雙方立即出現解釋分歧:法塔赫要求哈馬斯先放棄對加薩的控制,哈馬斯則要求恢復哈馬斯領導的聯合政府;哈馬斯認為宣言是談判和對話的起點,法塔赫則視宣言為指令,表示只有協議的所有方面都得到落實後,才有進行對話的可能。可想而知,《薩那宣言》再度淪為廢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年之後埃及登場。2011年4月,法塔赫和哈馬斯在埃及政府的斡旋下簽署了《開羅協議》(Cairo Agreement),雙方同意籌組由技術官僚組成的「過渡」政府,並在一年之內舉行哈馬斯也參與的全國大選,同時成立聯合安全委員會處理加薩與西岸的安全管理問題。

但類似阻力再度出現,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稱協議是「對和平的致命打擊,也是對恐怖主義的巨大獎勵」,並直接扣留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稅金進行懲罰,美國與其他捐助方同樣對哈馬斯即將參與團結政府表達質疑;哈馬斯則依舊拒絕國際社會提出放棄暴力抵抗、承認以色列存在的相關要求,並且主張未來團結政府的總理必須來自加薩,以上三點與法塔赫嚴重分歧,導致了後續會談與大選的無限期延遲。從結果來看,《開羅協議》與之前其他協議一樣,幾乎沒有帶來任何實際變化。

接著就是2012年由卡達斡旋的《多哈協議》(Doha Agreement)、2014年由埃及斡旋的《加薩與開羅協議》(Gaza and Cairo Agreements)、2016年瑞士推動的和解嘗試、2017年由卡達與阿聯酋與埃及斡旋的《法塔赫與哈馬斯協議》(2017 Fatah–Hamas Agreement),雙方多次表示將在「幾個月內」舉行大選、組建團結政府,卻也不斷令渴望和解的民眾失望。

《北京宣言》之前的最近兩次,則是2021年的開羅會談,以及2022年在阿爾及利亞的《巴勒斯坦和解協議》(2022 Palestinian reconciliation agreement)。2021年2月,哈馬斯和法塔赫在開羅宣布將於該年5月、7月舉行議會和總統大選,但不久之後大選便被宣布推遲;2022年10月阿爾及利亞會談上,14個巴勒斯坦派別共同簽署協議,確認巴解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並承諾將在協議簽署一年內舉行大選,「阿爾及利亞阿拉伯團隊」將監督協議的執行,但從後續發展來看,協議不僅沒能落實,還因為哈馬斯在2023年10月閃擊以色列,而變得更加渺茫。

本篇文章共 9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0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